院士下田种出19.8元/斤的有机米!惠州3院士工作站两个在农企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1-30 15:47:01

海纳农业院士工作站研发的有机肥料已经投入使用。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2月初,,再次聚焦农业领域。文件提出,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作为广东省的农业大市和粮食主产区之一,惠州市近年来加强推进农业领域产学研合作,现有的3个院士工作站有两个设在农业企业


近日,记者走进相关的院士工作站了解到,它们致力于改善土壤肥料、研发农机设备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继续提高绿色化生产水平的同时,还将探索现代休闲农业的路子。


1


院士带队下田研究有机肥



走进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一大片木瓜田映入眼帘,树干都在一米多高。“这是特意培育成矮小状的,可以很好地抵抗台风。”广东海纳农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庆介绍。绿色的叶子下面,是一个个硕大的木瓜,有一些已经是成熟的黄色了。


在另一处田地里,员工正在施肥。据介绍,这种生物有机肥经过加工,没有臭味,养分好,无污染。当然,价格也高,一亩地使用成本就要约900元,所以有机肥种出来的农产品价格比普通的要更高。而在该公司农业公园的温室里,水稻秧苗正在基质里培育,现在已经长到一叶一心,再培育10多天就可以拿出去插秧了。


黄庆介绍,不管是果田还是水稻,都用了公司自己研发的生物有机肥。目前,该公司的院士工作站其实拥有两个分站,包括土肥院士工作站和农机装备院士工作站,生物有机肥即土肥院士工作站的团队和公司合作的一项成果。


很多养殖场往往为如何处理禽类和畜类的排泄物感到头疼,有机肥恰恰可以利用它们作为材料,它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有机值,改善作物营养,几乎没有污染。而且,相比无机肥,使用有机肥种出来的水稻比较软滑、口感更好。黄庆说,早在六、七年前,当时市场上已经有一些有机肥产品,公司认为应该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因此决定和院士工作站合作搞研发。


成立院士工作站后,,对土壤取样、做试验。“对方出人出技术,公司提出需求,提供试验场地,技术成果可以按约定的方式共同享有,达到双赢。”


2


有机米比普通米价格高出4倍



在该院士工作站,邱崇文工作好几年了,此前他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而今已经在惠州“安营扎寨”,家人也跟在身边。他介绍,院士工作站的一个好处是,可以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还可以为院士团队提供研发和检验技术成果的各种条件,并将它们推广出去。同时,技术人员也得到了培养。目前,该院士工作站的肥料产品呈多元化、高值化特点,开发的肥料新产品有8个。


黄庆介绍,该公司目前使用的生物有机肥花了约3年时间研究成熟,之后又进行了改进和提高。水稻用了这样花大力气研究出来的生物有机肥,是真正绿色的,安全且口感好,但是产量也低。再加上成本比较高,这样的水稻卖的价钱比较贵。以该公司产品为例,每斤在12.8元至19.8元之间。而普通大米的价格每斤只是3元左右。按平均值算,有机米要比普通米贵出约4倍。


讲究绿色和健康,也是广东省鹏昌蛋鸡养殖院士工作站的理念之一。该站是广东省首个蛋鸡养殖院士工作站,于去年底揭牌成立。该站通过整合集成能源利用技术、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非常规饲料资源利用技术、种养殖生态循环生产技术等,探索出一种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的环境友好养殖模式,并在示范基地组装技术进行试验示范。


据介绍,该工作站将进一步研究如何减少土壤致害元素、水源致害因素、大气污染气体的排放。同时,通过采用益生微生物发酵、酶解、合理的加工处理、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影响,最大程度发挥饲料潜在的营养价值。


3


惠州发展农业潜力大



惠州的3个院士工作站中,有两个在农业领域。市科技局产学研科负责人莫飞雄认为,这主要是相关企业和院士努力的结果。双方有需求,也有相应的技术和条件,自然一拍即合。


黄庆透露,公司董事长钟振芳一直重视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据了解,该公司除了和两名院士有合作,还拥有10多名研究员、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教授等研究人员。另外,、中山大学、。2014年,公司设立了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为惠州首家农业类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莫飞雄认为,惠州是农业大市,而且是重要的供港基地,发展农业的潜力巨大,必须加强农业和科技的对接,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而院士及其团队拥有过硬的技术和更宽阔的视野,可以为农业企业带来新技术、新产品、新思路,双方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前景广阔。因此,院士工作站对于惠州农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惠州市“人才双十行动”和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有关政策中,都明确了对引进院士及其团队在资金、项目、居住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按照惠州市计划,今后将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同时,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农业朝绿色化、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农业企业和院士工作站在这个过程中大有可为。”黄庆对此充满信心。


文|南方日报记者 刘光明宝

编辑|贺婧宜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