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温水——《归来》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0-24 15:28:02

 

一部《归来》,热议不断,处处可见影评。我是首映那天就看了,觉得不过是一部很普常的电影,期望值不够,懒得写评。看到处影评闹腾,我也就于这尘埃未落定的喧哗中写写感觉吧。很个人的感觉,也许与大多数人的感觉有冲突,没办法,偶尔做做大多数人之外的人,当作是对自己的旁观审视。

那天正好惠州大雨淹街,前去电影院的某路段几乎不通车,与同事步行去,一路是被水淹后的仓皇。是奔着张大导和两位主演去的,想看张大导的这部《归来》是否代表着真正的归来,想看陈道明是否不管演什么角色都一如继往的玩深沉,想看巩利是否一如继往的玩内敛和端庄大气上档次。

张大导归来了吗?不好定论,从商业片重回文艺片算不算归来,不好定论。其实这部被严重商业化了的文艺片,还算不算一部文艺片,也不好定论。假如,我说假如,这部电影不是张艺谋拍的而是另一个不够大名的导演拍的,顶多也就归为一部普通的文艺片,不会很多人奔电影院去吧?所以,电影这功夫在外,大家看的是名号,而不是内容。

陈道明演的男角,果然一如继往的玩深沉,不过还好,陆焉识本来就可以归为深沉的一类,至少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奔着深沉男而去的。陈的表演属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深沉的作派正好演绎了那个年代地下工作者一样的隐忍和谨慎。

巩利演的女角,怎么说呢,没错,巩利是大演员,表演功底自然不弱,懂得运用一脸丰富的表情、眼神、肢本语言来展现自己的演功,内敛得那么高档,隐忍得那么大气,沉默是金的拿捏,。

其实,当大家都在赞巩利的演技好时,我却看得出了把冷汗:巩利的失败就是演技发挥得太好,把一个本该是很俗常的妇女演成一个高档大气上档次的素质女。也许是因为巩利本身的特质太过于高档大气上档次?

当看到丁嘉丽的真容一露时,我顿然大悟:若是换成丁嘉丽演冯婉瑜,那股很接地气的时代烙印般的形象,是否更为贴切?丁嘉丽的演功很粗、很糙、很平朴、很市井,没错,冯婉瑜就应该是这类市井女人的标签。只是,若由丁嘉丽演女角,还有几个人愿意去看?所以,什么表演,什么演技,说到底就是看一张名演的脸。

这部号称运用了某某高清技术的电影,号称一切镜头从简的电影,平铺直叙、毫无悬念的手法,让我感觉像看一集电视剧,一集拍得很好的电视剧,而不是电影。一部被疯炒的商业性文艺电影,给我一集看电视的错觉,却花了我看超级大片的钱,心里觉得多少有点委屈,这期待值也真弱了点。

不少人说,这部电影不求手法如何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可是,看电影要求高端大气上档次有错吗?我就想看《一九四二》、《白鹿原》一样的大制作电影有错吗?为什么一盆葱花豆腐要收我们一盆精致小炒的钱?想想,还是委屈。再想想,不要钱可看一些不错的国产电视剧,比如当年的《家有九凤》等,是何等的幸福啊。

没看过原著,但看了不少关于那部小说的评论,觉得应该是一部不错的小说,有力度,有内核,有所指,有所批。而《归来》,抹去了力度,弹去了内核,所指不明显,所批没力度,只专注于煸知音体的情,给观众端上一杯不冷不热的温水,让大部份看《知音》杂志动容、热衷于跳广场舞的大妈大姐大妹们看得煸情说要带上纸巾

一杯温水而已,不至于看得人发冷(那种深入骨髓令人发省的冷)发热(那种炙热内心令人醒悟的热),而正好有一大批只需要一杯温水的大众,她们拒绝发冷也拒绝发热,她们只要一杯知音体的煸情把自己弄出几行像温水一样的眼泪,就觉得是好电影。

我承认,我内心不够爱,看《归来》时睡着了四分钟,因为担心这个被淹的城市,担心受灾的人们,担心家里的门窗没关好,担心出行不方便,担心得太累,身心俱疲以至睡着。

其实,担心这些比担心《归来》中知音体的爱情来得实在,现实中很多令人发冷发热的事情,才真正要我们流泪、深悟。当用手机上本地网站看一些义工主动清理城市帮助受困人群时,我流泪了,一是为他们的伟大,二是为自己的自私(我竟然躲在电影院看知音体电影)。

    终于明白,所谓文艺片,就是一杯温水,一杯受大众喜爱的温水,人人合口。而这推行一杯温水的时代,冷冷热热的触感已经渐次被抛离。

    (写于2014年5月)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