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百味】余家三岭补锅人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1-06 09:16:04

《监利人》第57期微信版,每日精选,欢迎关注!



【百姓百味】

余家三岭补锅人

文/余可学


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监利县朱河镇,从上街头往东接近两华里,便是余家岭。余家岭又分前后三岭,共有二百多户人家,前岭靠河岸,故称河岭上,中岭上,后岭山。自先祖用道公传下这补锅的手艺,一直承袭至今,从清朝道光年间直到2012年才逐渐失传。补祸佬排在九佬十八匠之列,别小看这名不经传的小手艺,在当时落后的旧中国,可是盛极一时,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因为锅破了就无法煮饭了。他们走村串户,风餐露宿,穿行于监利周边县市,只要响子一响,人们就知道补锅佬来了。


么三的父亲过世的早,母亲改嫁,他就跟着堂哥秋宝一起学补锅。补锅的香担,重约三十多斤,里面装着补锅用的工具(钉锤,钳子等)和材料(码子)。扁担似一轮弯月(锅形),两头高高翘起。响子(相当于梆子)由七块半白铁块串起,甩手一叠,收放自如,动作干净利落,极其漂亮,随即传出一串串悠扬的玲声。响子又称“生意”,响子一响,黄金万两。传说皇帝赐给手艺人二十四块云阳板,其中,补锅佬占了七块半的份额。


肩上的弯扁担,又称游龙,肩挑游龙走四方,补锅补碗又补缸。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余家三岭的男人,都选择这门手艺来养家糊口。


沿着一条幽深的竹林小径,再往前行便是汴河的剅口了,春生哥放下香担,对秋宝说:么三这小子肯定在家里生闷气。秋宝点了一档子烟,叭啦叭啦地抽着:你也是的,就带他出来呗!


不是不带他出远门,是他胆小,心里又装不下事,那次在洪山头,不是我反应快,准闯大祸了。我们不是单纯的补锅人,是有组织的人啊!


秋宝吐了一口烟圈说:么三人勤快,又聪明机灵,让他在江湖上多走动,多磨练嘛。尽管江湖水深,吉凶难料,但是他年轻有为,总不能一辈子蹲灶门前,总是要见世面吧?


春生哥看了下日头,就盘脚坐在田埂子上:那下次去临湘带上他,但翟家湾暂时那边不带他去。(未完待续)


个人简介:余可学,笔名,落雁惊风。湖北监利人。绝句小说新文体学会(筹委会)执行会长,《黄海文学》杂志编委。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微型小说月报》《新青年》《作文周刊》《荆州日报》《惠州日报》《三门峡日报》《襄阳晚报》《江汉商报》《皖江晚报》《红山晚报》《运河》《悦读》《西南作家》《西北文学》《四川人文》《作家文苑》《大荆州》《华东文学》《祥城祥韵》《黄海文学》《现代作家文学》《大亚湾文艺》《大围山》《燕赵文学》《诗群落·诗跨界》《吴地文化·闪小说》《监利文艺》《青州文苑》《金寨文艺》《槐树大地周报》《儒韵祥通》《奎文文艺》加拿大《中华导报》美国《伊利华报》苏里南《中华日报》印尼《讯报》等国内外媒体。诗歌荣获中原文化论坛“步春杯”全国征文大赛三等奖,作品入编2015年度湖南省首届“潇湘杯”闪小说大赛优秀作品精选。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