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一把手专访|大亚湾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初见成效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3-18 12:25:38


大亚湾区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小军。王彪 摄


由于产业基础、区位特点和良好生态环境等多种“利好”因素的叠加,大亚湾不仅得到世界级化工项目的青睐,更有越来越多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和项目不断涌入,更多高质量的奖项和专利随之涌现。


日前,大亚湾区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小军接受《南方日报》全媒体报道组采访时表示,大亚湾区近年来克服国际原油价格断崖式下跌、化工品市场不景气等不利因素影响,以加快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保持环境持续优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石化区“优等生”俱乐部初具雏形,各项事业取得良好进展。


推动形成产城人融合发展格局


南方日报

根据惠州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定位,大亚湾必须加快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请问大亚湾如何围绕定位推动发展?

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既是市委、市政府赋予大亚湾的历史使命,也是大亚湾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这个定位,大亚湾区进一步转方式、提质效、促共享,推动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产聚人、以人旺城”的产城人融合发展格局。

刘小军

一是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增强产业带动力。产业是城市经济的灵魂,左右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大亚湾区按照“石化为基、多元发展,高端为本、创新引领”的产业发展路径,深入实施产业优化提升工程。目前,惠炼二期项目已完成总投资的75.6%,1000万吨/年炼油工程将于今年12月底竣工、2017年3月投产;中海壳牌增资重组,投资326亿元参与建设运营惠炼二期化工项目,120万吨/年乙烯工程将于2017年6月竣工、9月投产,并新增SMPO/POD项目。大项目带动下,石化区已落户项目79宗,总投资1678亿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金额占园区项目总投资近90%。石化区已被列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发展的7个石化产业基地之一,是广东省唯一的一个;2014—2016年连续三年综合实力排名全国化工园20强第2位,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已初见成效。


大亚湾区还重点推进电子信息、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及滨海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基本形成“1+4”产业格局,配套出台加快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不断增加经济持续增长能力。


二是突出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城市更新提质。近年来,大亚湾区努力建设集约高效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生活空间、山青水秀生态空间,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我们把“绿色生态”作为城市的特色风貌予以重点打造,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加快推进城市公园、村庄公园、石化区防护林带、跨界森林公园四类公园绿地建设,到2017年具备条件的村将实现“一村一公园”全覆盖。按照“河畅、路通、水清、岸绿、人悦、景美”的工作目标,坚持“一河一策”开展河涌整治,全区大小河涌共17条全部纳入整治安排,已启动整治16条,其中5条完成全部河段整治。城市更新提质,房屋销售面积、入住率大幅增长,再加上及早谋划去库存,商品房去化周期由2015年初26个月降至当前5个多月,房地产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是坚持发展为民理念,增强群众获得感。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大亚湾区落实民生财政政策,2015年民生投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3.5%,比2013年提高10个百分点,省6项底线民生中我区有4项走在全市前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同时,我们坚持“控减补”综合施策抓环保,全力控源头污染、减总量排放、补生态短板。今年1—10月全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92,比2013年同期改善28.1%,继续居全市市区5个监测站点前列。


探寻适合大亚湾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南方日报

今年4月,,大亚湾作为惠州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上有什么举措?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亚湾作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只有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核心战略、优先战略,才能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升级发展。近年来,我们立足实际,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厚植创新土壤,汇聚创新资源,探寻适合大亚湾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刘小军

一是优环境,完善创新体系。我们出台“1+7+N”创新创业政策,设立创投基金,助推初创企业发展。我们将推动天使基金、风投基金、私募基金发展,加快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互融互通,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务。


二是建平台,聚集创新资源。全区打造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新型研发机构、博士后工作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0个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其中国家级有4个;我们还建设政产学研合作平台11个,认证检验机构13个,接下来将重点支持专业化众创空间发展。


三是引人才,增强创新活力。我们的人才工作既注重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更注重以事业引人留人。全区已引进4名进站院士、2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名港科大教授等一批人才,“天鹅惠聚工程”第二批领军人才拥有量占到全市的54.5%。目前正抓紧制定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育政策。


四是重应用,促进成果转化。一方面,我们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增强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壳牌三大专有国际领先技术、科莱恩最新研发的前沿技术等在大亚湾区率先应用。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发挥毗邻创新前沿阵地深圳的区位优势和土地等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吸引科研成果到我区产业化,打造科研成果产业化高地。截至目前,我们引进创新创业科研团队22个,其中16个组建了创业公司,12个来自深圳。


五是育高企,推动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我们积极引进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将条件成熟的列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2015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比2013年增长67%;今年前三季度,全区有14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评审,比2015年同期增长183%。


按照“同城化”发展目标全面对接深圳


南方日报

据了解,惠州市近期将出台全面对接深圳东进战略的“海绵行动”计划,大亚湾作为深圳东进战略的“第一站”,在全面对接深圳方面有什么部署?

大亚湾毗邻深圳,在对标深圳上处于全市“桥头堡”位置。近年来,我们一直将对接深圳作为推动大亚湾升级发展的重要战略,按照“同城化”发展的目标与深圳全面对接。

刘小军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对接,全面敞开对深通道。大亚湾规划建设的“四横十纵”交通路网,其中“四横”既是区东西走向主干道,也是连接深圳的交通主动脉,以前只有石化大道这“一横”贯通。近年来,我们按照“一年打通一条主干道”的目标,打通断头路,龙海二路于去年全线贯通,龙海一路西段将于今年底建成通车,龙海三路西段也将于2017年国庆前开通,与深圳对接的门户进一步敞开。在轨道交通方面,深圳地铁14号线已提上建设日程,该线路在我市惠阳区境内共设有3个站点,均与大亚湾边界距离不超过750米。为与深圳加速形成“半小时生活圈”,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与深圳16号线等轨道交通,深圳外环高速、南坪快线等高快速路,以及城市干道和辅道支道的互联互通,加快两地交通一体化进程。


二是加强政策体系对接,全面看齐对深标准。对深通道的敞开方便了两地生产要素流通,但深圳的生产要素是否愿意流到我们这里来,还需要有比深圳更具竞争力的政策体系。前面提到的“1+7+N”创新政策体系,都是按照不低于深圳标准来制定的,让客商在大亚湾可以享受到与深圳相同甚至更加优惠的创新创业政策。


三是加强产业平台对接,全面打造对深载体。有了通道和动力,还需有对接深圳的载体。我们在临近深圳的西区已经规划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1+N”创新产业集聚区,对接深圳东进优质产业和创新资源。


四是加强招商选资对接,全面引进高端项目。我们委托全国权威专业机构,制定产业招商图谱,瞄准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先企业,锁定深圳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目标产业,精准招商。今年初,我们在深圳成立大亚湾(深圳)投资促进中心,并在深圳、香港举办3场针对深圳优秀创新型企业的招商对接会。目前,临深片区“1+N”创新产业集聚区新引进项目4宗,总投资约20.5亿元;意向投资项目22宗,总投资约111.7亿元。


与此同时,大亚湾正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品位,在社会治安、民生保障、联合执法以及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可以说,未来在大亚湾无论是投资创业,还是生活居住,几乎与深圳无异。


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向基层延伸

南方日报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对标深圳,促进升级发展需要发挥干部和基层组织力量,大亚湾基层党建如何为发展提供保障?

基层组织既是推动各项工作的“先锋队”,也是保持稳定的“稳压器”。越是在改革攻坚期、经济换档期、矛盾凸显期,越需要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成为前沿的“战斗堡垒”。党的十八届六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更明确的要求,,落实全会精神,就是要把严格要求落实到管党治党的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向基层延伸,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障。

刘小军

一是抓好队伍建设。近年来,我们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原则,注重在工作一线锻炼干部、发现干部、提拔干部,增强干部工作主动性,让真抓实干的干部脱颖而出,让不作为慢作为、重唱功轻做功的干部无处遁形。同时,我们建立科学的办法考核干部,引导和促进各级干部把心思和精力更多地放到务实发展、为民服务上来,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


二是抓好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创新实施“挂图作战”模式,按照“五个一”(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方案、一抓到底)要求,大力推进项目建设。践行“一线工作法”,主动服务,靠前指挥,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效率狠抓落实的意见》,使“人人抓落实、事事讲效率、处处显效率”成为干部作风新常态。


三是抓好作风建设。干成事不出事才是真本事。我们层层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常态化开展谈话提醒和警示教育、示范教育;我们结合“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主题教育活动,用严明的纪律约束干部;我们坚持有案必查、有贪必肃、有腐必反,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腐败;我们抓住重要领域和审批等关键环节的廉政监督,通过建章立制,把权力运行管起来;同时,我们坚持以上率下,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表率作用,。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编辑|谢志清

推荐


►►县区一把手专访(点击标题查看)

①创新惠城要进入珠三角先进行列,今后5年要做哪些事?

②惠阳将建3座科技小镇,打造创新创业活力城

③创新抓“微笑曲线”两端,惠东要对标“百强县”前50名

④博罗加速区域协调发展,大学小镇等呼之欲出

⑤生态龙门坚持“双轮驱动”,补新型工业之短

仲恺建全球孵化网,打造惠州创新路径探索先行区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