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路难,无路更难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1-10 12:42:50


今天,我区校长培训班开班仪式在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有幸再一次参加全区校长培训,有机会聆听河南师范大学王茝教授的讲座,受到很多启迪。王教授妙语连珠和幽默风趣的表达让现场掀起了一次又一次高潮,掌声一次比一次热烈。整个讲座足足持续了三个多小时,让我受益良多,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说的一句话“开路难,无路更难”。听到这个话,不禁又想起了我在王二保小学的每一个日子。


还记得那是一个秋天,从镇初中来到偏远村小,受到的冲击也是比较大的。校园很小、配置很低;教师很少、条件简陋;学生很少、质量堪忧。后来知道,像这样的学校当时还有很多(也许是和原来的学校对比所致吧)。面对眼前的现状,不能希望有很大进步,就从一点一滴做起吧。

如果说首届朗诵比赛是给孩子们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首届合唱节全区一等奖就是我们用时间和精气神打造出的精品。接着,广播操比赛、书画比赛、软式排球比赛、校园美化检查获奖和综合评估先进单位、区级文明单位的获得都是一个个全新的开始,也是一次次质的飞跃。校园管理正常了、规矩了,教学质量上去了,学校美起来了,获得家长、社会的认可多了,我们似乎就可以自豪了,满足了吗?突然间觉得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如何去面对以后的生活,我又一次陷入沉思……

一、互联网让学校迈向快车道

随着国家对互联网的宣传、支持和关注,互联网+一词被更多人沿用。我们作为学校,为什么不能借助这个机会改变下自己呢。马上开始,绝不拖延是我的性格。2015年的最后三天,决定着王二保小学未来的去向。通过去沪江的考察,我们坚定走网络化学习之路,且小步快跑。正所谓“船小好调头”,我们从一个班级,到很多班级,再到学校全部;从一个课程到多个课程,再到尝试开发课程。在路上,虽然不免有些辛苦,总感觉无路难,可我们在摸着石头过河,从不怕前程有多险。


每个清晨,当朝阳普照大地,当露水晶莹闪烁,当早鸟振翅飞翔,我们的孩子聚集在网络直播课“彩虹花和阅汇”里,跟着网络名师时朝莉老师一起诵读,孩子们用声音传递着早安,感受着诗歌的美好,浸润着我们的心灵。

曾经提到iPad,那必须是名校,而且是北上广的名校,才能用iPad教学;曾经又有人说,小孩子别用什么电子设备、不允许带到学校。,要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则是为电子课堂指明了道路。现实生活中有一个王二保小学,作为一所村小比很多城市学校都先行一步让ipad进课堂。

乡土课程,好像很大,很遥不可及。可当我们的孩子迈步田间,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感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获得感,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去认知、去学习,收获的不只是碧绿的西瓜和好吃的蘑菇,还有一页页难忘的文图记忆。

……

二、教育公益让村小的孩子不孤单

很长时间以来农村一直是落后的代名词,村小更是这个落后的圈子里的一部分。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城市和农村没有区别,有时候乡村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的渴望了解程度更大。如何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如何让更多的村小孩子一起看世界,与大师交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命题。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备落后致使乡村学校的发展一直非常缓慢。就在老师和孩子们翘首以盼的时候,我们开路的先行者,开始出发了。


通过认真“谋划”和真诚对接,“少年派”助学计划课程在我校正式开启。个人感觉他们开发课程是十分用心的。他们有思想、有计划、有行动的做法让我们感动。其中,他们通过“网络素养课”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进行网络沟通,如何学习,如何发现和实现自己的想法。孩子们能在网络素养课上展示自己对待世界的看法,学到了知识,成长了自己。当然,ipad在孩子们手中已经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完成升级游戏东西了,而是作为一个“工程师”手中的工具,向更多人展现它的很多可能性。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说得好,“在使用新的技术手段的同时,我们应该关注教育理念的提升、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在我们进行新的方式的实践之时,首先学会了让老师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学习、培训和实际操作,一个个“草根”老师逐渐迈步科技的舞台,一个个有趣的APP在课堂上发挥着超乎寻常的作用,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会展示等已经成为常态。孩子们乐在其中,收获着幸福,带来了成长。一位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孩子家长转述孩子的话说:到了新的学校,开始时有点不自信。谁知,我能一眼被老师和同学们相中(看中的意思),成为了班长。城市里的孩子也不比我们强啊。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有那么多专家的关注和指导,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我们肯定会越做越好!

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老师在自己的电脑上发送课堂练习,学生做完后直接提交,老师点击后答案就能在教室前方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显示出来,这就是四年级孩子们上课景象。

有老师认为,与传统课堂相比,“电子课堂”添加了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方式和网络平台系统等,展示方便、形象,能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不但弥补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容量小、知识量不够宽泛、单板等,还能让课堂更加有活力,更容易接近现代生活。

三、对接资源让课程有活水

像这样的企业、个人和公益组织,对我们的关注很多很多。不管是担当者的用心担当还是酷思熊的阅读支持,不管是麦田、禾邻社的真诚指导还是一公斤盒子的积极配合,不管是周其星老师的发文推送还是桂馨基金会的认可,还有梦想实现的支持者:一校一梦想,他们都让我们受益。当然,这些都在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和互加计划的鼓励下,突破种种阻隔,拼出来一条似乎不太可能的路,开辟了一个村小无限好的未来。

老师们在这些资源的带动下,从陌生到熟练,从一个项目对接到多个项目跨越。通过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和随时随地教研,提升力教师看待世界、对待教育的态度。通过参加一次次网络提升工程,让项目更接地气,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激发村小教师动力,共享时代福利

村小教师老大难,

年迈体弱没时间。

学习提高不容易,

激发动力需抱团。

由于村小教师人数少,造成教师负担重,压力大,没时间学习的现象很多,加上教师平均年龄都很大,“老弱病残”现象严重,改革(或者说改变)需要时间,同时也是对一把手的一种心智考验。不过,村小教师即便处在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力之下,一旦受到外界刺激(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或者是有用的教学软件等),很快就能进入“满血复活”的状态,加上一把手的清晰学校发展目标和教师之间互助平台的搭建,老师们抱团取暖的现象一定会让学校迎来百花竟放的春天。 我校武建萍老师将近退休,从清晨5点多起床,吃完简餐(热一包奶,吃点点心)后就开始踏上到校之路。一路上,趁乘车之际背英语单词(已经坚持两年多),听教育教学视频培训,制作今天的教学计划……到校后,带领孩子们一起参加“彩虹花网络晨读”,上课,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制作听课后的反思或记录。这样一位老教师能在这么艰苦的情况下敬业、执着的工作,其他老师还能不进步吗?

当一个个阅读分享在恋恋不舍中结束时,当一个个项目以优异成绩获得认可时,当一个个期待的眼神变成会心的微笑时,当一块块奖牌挂上墙壁时,我们感觉我们的这些付出是值得的。

互联网时代,已经大大缩短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正在享受着共和国给予我们的福利(国家对教育的支持,对农村教育和教师的政策倾斜),正在教育创新的舞台上前进着,相信美好的教育未来一定会从农村开启,从每一所坚持做教育的学校开始,从每一位倾注爱心的教师开始。


五、抱团取暖,智慧共享

在行走的过程中,同时发现像曾经的我们——以前的学校还很多,他们还没有找到一条可以让他们走向更广阔舞台的路。虽然我们并不强大,也没有资格去谈帮助。当我们一起围绕“为了每个孩子的明天”出发时,相信在抱团发展的舞台上一定能走向更为光明的明天。

《愚公移山》的音乐还萦绕在我的耳边: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履磨穿……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不管前程多么艰难,也不怕脚板是否能把木屐磨穿,只要我们敢于直面未来的教育,开路不会难,无路找出路,险滩定会变成一马平川。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