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恺--被暗杀的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6-06 13:12:32

       1925年8月20日,这天夜晚的星星与平日里并无差异,一样地细小昏暗。倒是风,长久静默,连湖面也吹不皱。


       廖仲恺先生从车上下来,径直向国民党中央党部大门走去,脑海里装满了党内会议要讲的词句。突然,石柱后面冲出了七八个壮汉,举枪一阵扫射,先生连中四枪,倒在血泊中,再也没能站起来。


       四十八岁,廖仲恺为一生奋斗的自由和民主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廖仲恺(右)始终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


       故人已乘黄鹤去,独留在世间的人儿总归需要一个地方存放满心思念。廖仲恺牺牲后的第3个月,面容清戚的何香凝回到陈江镇幸福村,在廖家旧居二十多平米的屋地修筑起先夫的衣冠冢,竖立纪念碑。这位从这个偏僻小村走出去的伟人,最终却只能以衣冠冢的形式“落叶归根”、魂归故里。

 



        幸福村是广东惠州一处山清水秀的小山村,这里的村民以杨姓为主,廖氏一族是从外地迁来的。


       廖仲恺的祖父廖景昌村中朴实憨厚的农民,家境清贫。父亲廖竹宾年轻时便漂洋过海去了美国旧金山谋生。1877年4月23日,随着一声啼哭打破沉寂,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廖仲恺在美国旧金山出生了。

 


        廖仲恺的童年是在帝国主义的浪潮中度过的。他目睹中国人在海外侨居受辱的凄惨情景,加上父亲爱国思想、行为的影响和熏陶,他幼小的心灵里便开始萌发了爱国报国的思想。在旧金山第一所华人子弟学校里,廖仲恺接受国学教育,度过了8年充实的学习生活。

 

廖仲恺、何香凝和儿女廖承志(前左一)、廖梦醒。


       1893年,正当16岁的廖仲恺意气风发,学业大进之时,家庭遭受了重大变故——父亲病逝。16岁的廖仲恺也留在故乡读私塾,直到3年后离开家乡去香港读洋学。当时的廖仲恺并不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停留家乡、凝望故土。

 

 

       今天,九十多年风雨过去了,当年的恩怨纠纷早已随风消逝,留下的,是跟纪念碑一样坚定追求民主,为国家与人民奋斗到最后一刻的热血精神。

 


更多人物

·从荷叶塘走出的三位女革命家 号称“潇湘三女杰”

·李佛戴旧宅:跨越世纪的兴衰与守望

·愚庐亦年老,故人何不返


17·读城

实地走读原生态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