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王爷”塑像前,渔民期盼一年风调雨顺。
3月2日,也就是农历二月初五,天色刚亮,惠州大亚湾东升村村民已经忙活开来,为这个200年来渔村每年最盛大的节日“大王爷节”做着最后的准备。
小朋友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大王爷节”活动中。
持续5天的“大王爷节”从每年农历二月初四开始,这一天,。到了初五的“正日子”,渔村里11个家族各出一支队伍依照此前抓阄抽签确定的顺序轮流祭拜。
渔家女担着各色贡品。
渔家女的头饰很有地方特色。
上午9时许,一支苏姓的队伍开始祭拜仪式。舞龙队、打鼓队、敲锣队、纸扎的骏马、干净的全猪,彩旗上写着“国泰民安”字样和游龙图案,一队渔家女盛装打扮,穿着色彩鲜艳的旗袍,统一扎着金饰吊坠,担着鸡蛋、馒头、家常瓜果等各色贡品和纸扎的元宝依次行进,另有一队渔家女手持“船桨”做划船动作紧随其后。
在“大王爷”塑像前,渔民们集体跪拜,期盼一年风调雨顺,收获多多。渔民们还特意请来了汕尾的一家剧团过来唱戏,增添了节日的气氛。活动参加者最年长的94岁,最小的只有三四岁。
一名当地自驾游协会的负责人说,像“大王爷节”这样让游客可以亲身体会、参与的项目多了,很受欢迎,当天有多个旅行社组织游客前来,体会渔民的民俗文化。
风景秀丽的东升村。
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邓镇金已从单位退休,但仍牵挂着非遗事业,为了解渔民的民俗活动,去年到岛上住了两个晚上,今年再次前来调查民俗活动的保护和开展情况。
邓镇金告诉记者,“大王爷节”是这里的渔民从潮阳老家迁来的时候带来的,在东升村已经有200年历史,目前正在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顺利申报,需要满足至少要有100年历史的门槛,‘大王爷节’满足这个要求”。但“大王爷节”面临着活动的仪式程序被遗忘的危机,邓镇金询问仪式的主持人“大王爷”是谁,对方却说不清楚。“他们知道怎么做,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申请非遗就是要还原他最原始的历史本真,历史面目,才有意义。”
今年34岁的村民苏海强,从小就在“大王爷节”的锣鼓声里长大。他说,这里的渔民祖上从潮汕地区的潮阳过来,“大王爷节”甚至比春节还要重要,一般外嫁女、外出打工的人都会趁这个机会回到渔村,各种道具的准备就需要半个月。他希望这个节日能继续传承下去,让年轻一辈也能了解。“不过,今年的这场活动依旧是老一辈渔民在操持准备,‘80后’这一代对仪式的细节不太熟悉。”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