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写作头疼?听高晓松和张大春怎么说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3-20 11:08:22

写作是自媒体时代建立个人品牌的最好办法,成本低、见效快。但很多人都为无话可写和文笔枯涩而苦恼,甚至包括一些读书时作文拿高分的同学。

我们从小就练习作文,长大却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前段时间,作家张大春携新书《文章自在》登场北京四中,与“四中毕业生”高晓松对谈,话题就写作文和写文章的区别展开,聊到了很多我们作文训练中的痼疾。

张大春是台湾著名作家、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硕士,现任辅大中文系讲师,他的作品《小说稗类》《城邦暴力团》《大唐李白》等叫好又叫座。数十年来他书写了超过两百万字,涉及小说、诗、词、京剧、说书、书法、文学评论、历史评论、新闻评论及导读,获得了很多华语文学奖项,也被译介到很多国家。

张大春:写作文总要揣摩出题人的意思

晓松和我都算是在一个比较广义的范围之中所谓“从文”的人,我这本《文章自在》里头主要探讨的内容,也跟文或者说文教有关,而也是文教里头相当核心的一个环节,文章是什么?

我把文章和作文分得很清楚。

回顾我们从8岁到18岁十年的作文训练,很多时候都是来自于揣摩出题人给我什么题目,我才能够去反映、才能够去回答,甚至还要去想那个出题的人可能会有一个标准答案,我如何更接近那个标准答案,我们就丧失了写文章最重要的一个精神,就是我自己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思想。

我带来的这本书《文章自在》,要说的道理可能非常简单、非常浅显,那就是我们有没有容我们自己这样问一下,我们有没有一个方法能够让自己的意见慢慢的形成,并且通过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之中得到更广泛的、更充实的知识的熏陶,而不是去猜测出题目的人希望我们说什么话。

高晓松:笔是人生的重要陪伴

我跟大春经常玩填诗词的游戏,我们俩还一起玩过翻译迪伦托马斯的诗,我翻成现代诗,他翻成古体诗,这都是我们少年时候受到的训练。从小深厚的训练是有很大作用的,即使未来成不了张大春这样的大作家,但是最起码在人生中有一个美的来源是很重要的。

我觉得人生,尤其在未来的人生,外面美的东西可能越来越少,很多美需要自己创造。互联网其实是让人越来越孤单,而不是真的让人越来越融合,所以在那个时代如果你有一只很美妙的笔、有一把很美妙的琴、有一个很美妙的摄影机,我觉得是对自己人生的一个重要的陪伴吧,未来你总是要用美陪伴自己,你的人生才过的有意义。

所以我觉得学校还是应该有诗社,还是应该有校刊,大家还是应该训练自己这只笔。

读一读大春的这本《文章自在》,训练一下自己的这只笔,在未来的人生里,在孤单的时候,有一只笔陪伴自己,我觉得是一个很能自洽的人生。

张大春:脑残粉向苏轼学文章

刚才听晓松提到“一只笔的陪伴”颇有感触。我常常会讲一个故事,是一个脑残铁粉跟他崇拜的文学偶像。

文学偶像就是苏轼,他一路被贬官,贬到惠州,贬到黄州,贬到雷州半岛,再贬到雷州半岛以南,还过了海,到了海南岛。

那个脑残粉姓葛,叫葛延之。葛延之一路跟着苏轼,终于有一天,也来了海南岛。苏轼就接待了他,并且让他跟自己盘桓了一个月之久,带他到处看看,跟他聊聊天,谈谈彼此的身世。

苏轼忍不住就问,说你为什么跟我那么久?葛延之说我想写文章,知道学士文章名满天下,能不能教我怎么把文章写好。

苏轼一指说你看那是什么?菜市场。说你看那菜市上面什么都有,瓜果蔬菜,哪怕鱼肉,不多,但是也有,你爱拿什么拿什么,不过你如果随便去拿是不行的,“必以一物摄之”。这个摄就是摄影的摄,也就是用一个东西来取。用什么东西来取这些蔬菜瓜果或者是鱼肉呢?很简单,就是钱。“必以一物摄之,曰钱。”他说文章亦也。

用钱可以买东西,用什么可以买经子史里头所谓的学问呢?那就是“意”,意思的意。也就是说当你对一件事情没有主张、没有看法、没有感受,你是无从在过去累积无数朝代、无数时间、无数岁月的那些所谓的经子史各种文章材料里面找到你要用的东西,因为你自己没有看。

如果一个小孩能够从12岁、13岁就立志写文章,而不是做作文。如果是立志写文章,他就会有一个企图,试着要去跟这个世界对话,试着要去跟陌生人议论,试着要去跟他所接触到的整体社会发生一个互动的关联,哪怕是辩论性的关联。而这个关联恰恰又是建立起另外一个关联的基础,也就是我的生活处境跟古诗词文赋歌这些文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读下去会感动?

高晓松:AI没有写作欲望

为什么你能看得出情感,为什么音乐你听着感动,为什么诗你看着流泪,其实是因为积累。当你没有听过一首音乐的时候,比如说你把一个原始森林弄一个部落,给他听一首音乐,他绝不会有任何情感的发生,因为他没有积累,可能你给一块肉他哭了,但是你给他读一首诗,他说大哥你还是给我一块肉吧。肉其实也是积累,他为什么看到那块肉流泪了?因为他吃过很多次肉,他知道肉比别的更好吃,他来的是这个经验。

所以你觉得一篇文章好,是因为经验来的,你的经验是怎么来的,就是你深度学习来的。所以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未来也一定能做到这个。

文章到最后也一定有很好的情感,人工智能一切都可以做得很好,唯一的问题是它没有主动写文章的欲望,这是它跟人最大的区别。你不让AI写文章,不会有一天突然AI说今天我憋死了,好想写,我非要写。

张大春:现在的国语教育,不过在培养训练有素的AI而已

这个我要插嘴了,你讲得太好了。

各位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写作文,被命题作文是常态。很少数老师说今天自由命题,你一定高兴,但是在这150篇总数左右的作文里面,你大概写过最多五篇自由命题的作文。而自由命题的作文永远压不过因为升学考试所带来的某一些趋势,让你不得不去猜题目什么意思,让你不得不去跟着你给我的题目,才能做这件事情。

我们要去想想,每个世代或者每个年级的学生都需要花十年以上的时间,写他人命题之作文,并且以为这就是国语文程度最后确保的一个战线。试问,我们的文化或者我们的文教究竟如何能够展开?每一个被培养成可以升学,而且把其他人都踩在脚下的尖子,其实也不过就是训练有素的AI而已。而这个训练有素的程度还极其有限。

高晓松:人生绝不是升学和发财,还有召唤

为什么AI没有写文章的欲望?因为它心里没有召唤。

不是每个人写一篇文章心里就有召唤的,你要写写写,写到一定的程度,你发现自己从习作变成了作品,就像你说的作文和文章。比如在音乐行业里,人家每次说高老师给你听一首我的作品。我说以后你要说听一首你的习作,你不要管你自己的叫作品,我们从最粗俗的理解,能卖钱的才叫做作品,没有人唱、没有人买的不叫作品,它叫习作。只有有人发表了,才叫文章。

等到有一天,你突然对手里这只笔有了新的认识,你就感觉到召唤了。这个召唤来到,你就进入到最美好的时候,因为你感受到召唤,你经常就会想写,你就手痒了,有时候你就想弹琴,有时候你就想舞蹈,因为舞蹈对你来说是人生的自由,你感受到的是那种召唤。


听完张大春和高晓松对谈,是不是很想好好练习写文章?

我们已经替你把张大春请来了,他会在自己的分答小讲《摆脱烂文笔,4个锦囊教你写出好文章》里传授自己的阅读、写作经验。

听完这次小讲,你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心中有写作的欲望,但不知道如何开始?
想写的题材都有人写过,害怕写不出新意?
为什么他人随意下笔千言,我却总是无话可写?
收集一堆美文“公式”或者“套路”,却还是写不好?

谁不可错过这次小讲:

怀有作家梦的文学爱好者;
写不出内容的自媒体小白;
如果你的孩子想成为作家,也许你也应该为他购买这个小讲。

长按识别上面二维码,或者点击原文链接,领取分答小讲酱赠送给大家的张大春小讲,一共50份,先到先得。没抢到没关系,4.9元即可购买一份。


点击阅读阅文,进入张大春小讲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