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培养近三届西藏高中班毕业生146人,全部过本科线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7-12 12:35:33

华罗庚中学组织西藏班学生外出旅游。学校供图


火车晚点。在惠州火车站等待了一个多小时后,钟晓燕终于等来了她的45个西藏孩子——从2014年8月29日晚11时起,这位年轻的英语老师就担任惠州市华罗庚中学高一年级西藏班的班主任。


2月27日,距离2017年高考仅剩100天,她领着这帮孩子来到了冲刺最后一个百米的时刻。


两年多的时间里,钟晓燕感受到了许多的“不一样”,也收获了许多。和钟晓燕一样,经历了诸多“不一样”的,还有来自西藏各个县区的45名西藏孩子。他们走出雪域高原,带着梦想,来到了惠州,开始一种新的求学之路。


惠州一西藏生考上北大


15岁走出西藏,张吉在惠州求学两年多,目前是惠州市华罗庚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她说,刚来惠州时,身边的事物对她来说都很新鲜,老师们也把她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学生当做家人。


在张吉的记忆里,从高一起,西藏班的教师配备就十分充足,除了9门科目的任课老师,还有专门的生活老师和心理辅导老师。逢年过节,老师们都要陪着她们欢度佳节。为此,该校西藏部主任汪菲老师已经数年没有回老家与父母一起过年了。


像张吉一样,走出雪域高原来到惠州求学的在校生还有270余人,他们集中在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和市第八中学。


惠州自1995年承担内地中学西藏班办学任务以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目前,华罗庚中学和第八中学两所学校承担了举办内地西藏初中班、高中班的办班任务。


1995年,惠州开始承接教育援藏任务,在惠州市第八中学开办藏族初中班,2002年起招收高中藏族插班生,学生皆来自西藏林芝地区。2011年起,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开办西藏高中班,生源来自西藏地区,其中多数人曾在内地西藏初中班就读过。2013年6月起,市八中只招收藏族初中班,高中西藏班由市华罗庚中学承办。


据统计,华罗庚中学自开办内地西藏高中班以来,共有三届毕业生,成绩优异,2014年首届高三西藏班高考一炮打响,普珍同学以广东省内地西藏班(理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43名学生全部上本科线;2015届44名西藏生全部上本科线,上重点线43人;2016届59名学生全部上本科线,48名学生上重点线。迄今,该校共为西藏培养优秀毕业生146人。


高标准配齐教学师资设备


2月27日,距2017年高考百日之际,多所学校举行高考百日誓师大会。在华罗庚中学,集体宣誓过后,校方特意安排了一个别有深意的小环节——父母为考生系上幸运绳。


当其他班的学生纷纷接受父母的幸运绳时,钟晓燕一一为西藏班的考生们系上幸运绳,送上自己的祝福。


“我们就像西藏班孩子的父母。”钟晓燕说,这届学生她从高一带起,如今终于快要等到这些孩子展翅高飞的时候了,虽有不舍,但深深地祝福他们如愿以偿、金榜题名。


从火车站接到这帮孩子们起,两年多的时间里,钟晓燕的周末、假期基本上都是同这些孩子们一起度过的。“西藏班的学生中,不少人初中时就开始离开西藏外出求学,所以他们有着跟同龄孩子不一样的懂事和善解人意。”钟晓燕说,当年正是有感于孩子们的这份不易和懂事,自己主动请缨要求做西藏班的班主任。


牺牲了自己大部分个人时间,来陪伴西藏班的孩子;身怀六甲仍坚持每天早上6∶40到校监督早读……钟晓燕却认为自己为孩子们所做的微不足道。她坚称,换作其他老师,看着学生们千里迢迢地来到异地求学,没有父母在身边,谁都会心疼,谁都会愿意竭尽全力地去陪伴他们,培养他们。


钟晓燕说,学校在培养西藏生方面不遗余力,所有的教学师资、教学设备均按较高标准配齐。同时,尽最大可能为孩子提供各种支持,安排各种活动,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师生围坐共吃“古突”


2月25日,在藏历新年来临之前,惠州市华罗庚中学的西藏班学生聚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


2月25日这天,是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按藏族风俗,这天晚上男女老少都要围坐在一起吃“古突”,“古突”用面疙瘩、牛肉、青稞、人参果等九种食材熬制而成。按照藏族风俗,在这天晚上吃“古突”,既是家家户户的团圆饭,又有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无病无灾的意思。


当天傍晚,在学校食堂里,藏族学生在擀面做“古突”,老师们在一旁早早地准备好了汤料,等着“古突”下锅。晚餐开始了,该校150多名藏族学生,在校长和老师们的陪同下一起高兴地品尝热气腾腾的“古突”。随后,他们载歌载舞,热情洋溢地迎接即将到来的藏历火鸡新年。


“这是我在惠州度过的第三个藏历新年,可能也是最后一个了,非常舍不得这里的老师和同学们。”高三学生巴桑次仁动情地说,老师就是他们在惠州的“父母”,处处关心和爱护他们,同时又极其负责地引导他们学习。


求学故事

汉藏文化

交流楷模


来自西藏拉萨的巴桑次仁是惠州市华罗庚中学高三的西藏生,17岁的他戴着眼镜,说起话来有些腼腆。小升初考试时,巴桑次仁就凭借优秀的成绩考入内地西藏班,曾在浙江绍兴上过三年学,想着内地教育资源丰富,教学环境更好,中考时,他依然选择离开父母远赴内地求学。


来到惠州后,巴桑次仁的适应能力特别强,高一时便积极地参加学校的街舞社和藏文社。在街舞社团,他和本地同学打成一片,酣畅淋漓地享受街舞所带来的乐趣。巴桑次仁说,现在自己的街舞能力已经提高了不少,这些都是在社团里和团员们交流、练习的结果,而参加社团,也锻炼了他的交流能力,更好地融入到汉族文化的氛围当中。


“很多人对西藏,对西藏本土文化感到神秘,作为藏族人我觉得自己有这个义务传播自己民族的文化,让它发扬光大。”巴桑次仁自豪地说,自己如今是学校藏文社的社长,藏文社一直致力于通过舞蹈、文字、藏式手工艺品展示等等诸多形式,将藏族文化传播出去。


通过传播藏文化,巴桑次仁还希望藏、汉文化可以更好地融合发展。由于在藏、汉文化传播方面表现突出,巴桑次仁还被西藏教育厅和民宗委评为“汉藏文化交流楷模”。


汉藏学生

结对学习


格桑晋美是华罗庚中学高一的西藏生。去年8月份带着父母亲人的期盼,他来到惠州求学。


初到惠州,格桑晋美除了不适应这里的气候和饮食,更让他感觉不适的是学习。在西藏时,他在班里能排上前几名,可是在惠州第一次月考后,他的成绩几乎在班里垫底。


“落差太大了,有点无所适从。”格桑晋美说,当时班主任戴慧婷立马把他找去谈心,安慰他,同时鼓励他制定期中考试的目标。


“老师还安排汉藏生互助,汉藏生同桌,让汉族学生帮助我们一起学习,特别是对一些薄弱的课目,也是一对一的结对帮扶。”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大家的帮助,期中考试格桑晋美进步了80多名。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黄珊

编辑|贺婧宜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