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中国熊飞:产业互联网的新万亿机会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4-24 16:57:56

华为云空间在美国,往往可能两三家数百亿美金的工业公司,直接垄断这个行业,给这个行业提供非常高效的服务和供应链,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也是我们认为在中国互联网,包括中国的产业未来5-10年必然会发生的。

以下内容为熊飞演讲实录,由B2B内参整理

大家好!刚刚我在台下听的很专注,刚才两位嘉宾讲的特别好,从国家的角度、产业的角度深入去分析。我们做商业的就比较土一点,讲的落地一点,接下来,我从投资的角度,讲讲我们怎么从商业角度看产业互联网,怎么去看相关的投资机会。

首先,我们做投资,任何行业其实都是需求驱动,产业互联网爆发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GDP增速放缓,增量转存量。

第二,综合流通成本占比高,降本需求迫切。

第三,科技在各个产业的持续渗透。

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可能感受的比较明显,中国经济过去是供不应求的市场,所以各行各业经常说拉贷款扩产能,如果拉了贷款、扩了产能,公司就大概率能够挣钱。但是现在我去到一线做调研的时候,不管钢铁行业、塑料行业,大家关注的是,能不能产能不变了,能不能毛利提高。你能帮我存货周转提高30%、50%,这才是他们现在关注的点。各个物流平台,各种各样的IC平台,其实就是帮助上游的生产商或者供应商,把我们的货更快地销售出去。我从生产到最后拿到钱,可能需要半年或者9个月,我现在三个月四个月就做到了,这样企业的生命力就更强。

另外一个维度,现在比较火的工业互联网。大家也是通过各种的软件、IoT的设备,让整个生产过程的良品率和效率能够提升很多。这是我们在需求端的驱动。

第二块,我们做投资的时候,大家都会去对标美国。美国的商业环境,的确有两三百年的积累。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大概是40年的积累。所以美国走过的路,他们产业现在的格局,有可能是我们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的格局,很有参考意义。所以我们把美国的供应链领域的公司,都拉了一个曲线。

过去大家总听说Facebook、亚马逊、沃尔玛,大家觉得2C的公司都长的非常大。但是我们拉出来这个图,我们发现美国2B的供应链公司,其实长的也非常大,只不过原来是养在深闺无人知。我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可能在物流、工业品、食品、汽配、建材,很多行业可能大几百亿,平均可能有6-8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家公司都是在几十亿美金,甚至某个行业上市公司加起来都是千亿美金再往上的市值,所以这块的机会,我们觉得非常非常的大。包括这里,我们也讲了一些代表公司,就不一一赘述了。这里面从几十亿到一两百亿,甚至三五百亿美金的公司,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终局的形态,在汽配、建材很多领域,可能在中国还是属于一个原始的,或者相对比较初期的分销、零售、批发的状态。在美国,往往可能两三家数百亿美金的工业公司,直接垄断这个行业,给这个行业提供非常高效的服务和供应链,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也是我们认为在中国互联网,包括中国的产业未来5-10年必然会发生的。

这里再提一点,我们内部去做研究或做讨论的一个基石。这个基石在于什么呢?一个国家的GDP等于什么?一个国家的GDP等于全国劳动力人口的总和乘以平均劳动生产率,没有了,就是两个数的相乘。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在2017年已经达到了顶峰,18-60岁的所有人口,从2017年以后就开始下降了。所以如果中国的GDP再往前增长,所有的都要依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这件事上,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是美国的四分之一。我并不认为我们可以很快追上,但是也许在未来10年、15年,我们能做到美国一半的水平。这样的话,我们再造一个中国的GDP。

这里面很有意思,除了通货膨胀名义GDP的增长,所有的增长都要来自于劳动生产率,核心就是来自于各种各样的交易平台、新一代交易供应链、各种各样的软件,其实就是2B的服务。让一个企业做生意,怎么能够更加高效、更加赚钱、更加快速。所以这一点,也是我们深深笃信在未来5-10年或者10-20年的长周期里,中国的产业互联网会有大发展的原因。

我们内部做了一个分析,在钢铁、物流、金融、工业品、汽配等各个行业,就好像我们在2000年左右出现的互联网公司一样,可能那时候会出现滴滴这样的公司,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是我深信5年、8年之后,这里面会产生5-10家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也会有5-10家的国内上市公司。国家背后大的趋势,大的需求变革是在推动这件事发生的。

讲讲我对这个行业怎么做投资,怎么去判断。我们大概投了10-15家2B公司,我们应该也是中国所有的VC里面,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布局,不能说最好,肯定至少是前三、前五的一家基金。我们也谈谈我们的经验。

第一点,做投资,最后都是想赌大的机会。所以第一我们会在重点赛道,刚刚第一页的PPT有一个图,我们看美国各个行业最后跑出来大的公司,其实大家会发现,都是规模在几千亿美金,行业规模在几千亿美金的领域,最后跑出来大公司。所以第一我们会在重点赛道,不管是在物流、金融、工业品、汽配,还是在建材、农业等等,我们会找行业里的领头羊产业互联网公司。因为有很多行业,规模实在是太大,所以产业互联网的领军企业,有可能有两三家甚至三四家,都在不同的产业链。我们自己在服装领域有布局三五家产业互联网公司,而且是在不同的环节,有的是在制造,有的是在分销,有的是在上面的原材料,我们不知道最后会不会整合成一个平台。因为服装可能是一个巨大的赛道,我们在这个领域有更多的布局。

第二,我们会在指标上看,我觉得产业互联网或者是所谓的B2B,我觉得三五年前就开始火起来,那个时候大家都是在讲概念、刷交易额,我觉得从这两年感觉,开始非常的理性了。比如我们看一个行业的规模怎么样,流通行业的毛利水平怎么样。因为到最后,我觉得任何产业互联网的公司或者产业互联网的交易公司,其实本质上是更先进的贸易商。这个行业的贸易商究竟有没有赚到钱?赚的是多还是少?这个行业的贸易商过去的生存状态怎么样?如果这个行业贸易商原来很多,生存状态也很不错,那我觉得你作为下一代高集中度的科技化贸易商,在里面能赚很多钱。但是过去如果是区域化、分散化,活的也比较差的行业的话,这个中间的贸易商环节,我们就觉得在这领域做产业互联网的交易平台,机会会小很多,我这里不一一去赘述。

我们再看上下游的集中度,如果上下游集中度都非常高的话,因为上下游的话语权非常高,可能在中间的话,我做一个交易平台,能够获得的毛利,各方面的水平会低很。包括垫资,这是从赛道的角度,我们会去看的。

第二部分,我们会看模式的判断。最早很幸运参与了找钢的投资,我们也在思考,做平台的确不能瞎找。做找货平台关键要把握一点:商品的需求和价格究竟有没有在变化。我经常说,如果这是一个五粮液茅台、二锅头,或者快消品的B2B,根本不存在找的需求。比如纸巾,也不存在在上海找不到货。他只要长期服务就好了,所谓的产业互联网交易平台的价值,就会低很多。

比如说钢材,它的价格波动也很大。第二,长期经常有需求的波动。所以我上游可能有一两个供应商是无法满足我核心需求的。我每次买新的钢材的时候,我都要再去找一次。就好像我在淘宝上买女装。比如女生在淘宝上买女装,可能上游有五家收藏的店铺,但是每次想买新的衣服,不一定五家店铺都有,一定要在很多地方去找。所以我们在判断一个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时候,我们一直在问,这个行业有没有找货需求。有找货需求,最大的好处是这个产业能四两拨千斤。我们找钢的过程中,找钢最早期的时候是四两拨千斤的,通过撮合,因为找货是相对来说投入产出比比较大的客户价值点。最后再去投入,不管是自营、金融、物流,各种行业的诉求。所以我们在模式的判断,我们对找货会做很多的思考。

第二,做中大还是中小客户,也有很多思考。我们非常建议早期的B2B产业互联网公司,早期还是尽可能从中小客户开始做。因为大客户虽然量很大,但是他的需求相对来说要求非常高,他会要求你垫资,要求你各种各样的需求。但是中小的客户,相对来说需求没有那么高,所以可以快速的把量跑起来,相对来说企业的健康度会高很多。并不是一个撮合,就是一个交易,其实他是一整套的平台。我们可以看到像找钢,很多发展比较快的B2B产业互联网公司,其实已经给一个企业提供了从产品到信息到物流到金融,四个层次全方位的服务。这样的话,客户的黏性会非常非常强,而且这个平台公司的护城河就会长很多。

我们还有一点,客户导向。我们还是以早期投资在国内比较见长。我们会在一线去跑很多的客户,听听客户的声音。我们判断一个项目,比如我们会特别看重他一年到半年的合作渗透,为什么呢?这个东西不像抖音或者是其他的2C产品,有可能我用了,我可能感受不好,或者是我怎么样,我就不用了。他强调的是大漏斗,快速地筛出来我需要的兴趣客户。但是所有的2B行业,所有的客户都是严肃客户。我们去一线访谈的时候,我们很重要的说,这个客户用了,可能用了5%的渗透率。半年一年之后,有没有达到二三十或者三四十以上。在我们看来,二三十是及格线。

因为他是一个严肃需求,如果他在你的平台上,你给他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商品的渗透率非常非常低的话,说明你的产品在他的工作里面所占有的重要性是非常小的。简单来说,他五个贸易合作伙伴里排行第五或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