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想起结婚初期,也写过一个文章,关于一段文字引起的联想。说是,女人想有个家,就要嫁。大概‘嫁’,这个字的来源就是‘女+家’。到底,是不是女人出嫁后,就会有家的感觉?我看未必。
前几天,孩子的爷爷奶奶奶奶来我们深圳家里住,然后孩子们也跟着回去老家住两天。于是我和苏先生合力把家里断舍离了一遍,然后各种慵懒和夜宵烧烤走起。
我们去了一趟花市,选了橘子树和年花。看着苏先生的背影,他认真的选桔子树,认真的砍价,我感觉到了爱情的味道。我很难想象如果一个家里,男女主人之间没有了爱,会是怎么样一番景象。
我在朋友圈里发了一个条说说:“感觉婚后第一次跟苏先生一起逛花市,办年货。”
朋友问:“前几年干啥去了?”
是呀,前几年都干啥去了呀?
第一年,2011年春节,我们处于谈对象阶段,各自在家里过除夕,年初二再去各自家里拜访,家里年花年货是各自的母亲大人在准备,而且各自上班到年三十放假。
第二年,2012年春节,,还没有‘过门’,在各自家里过除夕和年初一,看初二再去各自家里拜访,家里看货已然是各自的母亲大人在准备,继续各自上班到年三十。
第三年,2013年春节,婚礼后第一年,孩子刚出生两个月。苏先生继续上班到年三十,我在婆家除了负责喂奶还是喂奶,年货没我什么事儿。
第四年,2014年春节,结婚后第二年,孩子一岁两个月,继续在出租房子里等苏先生。他年三十才放假,一起回婆家过年,年货仍然没有我们什么事儿。
第五年,2015年春节,结婚后第三年,我怀老二,还有一个月就到预产期。苏先生工作调动到惠州,依然是年三十回婆家过年,年货没有我们什么事儿。
第六年,2016年春节,结婚第四年,哥哥三岁,弟弟9个月。深圳新房子没有来得及入伙,我们继续在婆家过年,年货没有我们什么事儿。
今年2017年,结婚第五年。深圳,有了我们自己的新家。
终于,我们一起去选桔子树,买水仙花,花瓶里插上红色的百合。
苏先生说:“年三十,除夕我们回去跟爸爸妈妈吃年饭,然后晚上回到深圳家里守岁,等年三十,再让孩子自己给桔子树挂上红包等饰品,一定很有意思。”
听了他的话,我感觉特别温暖。
所有的一切都觉得值得了。
结婚第五年,才迎来了我们自己的家的感觉。
我知道,很多在看这个文章的读者,或者还没有结婚,或者刚结婚,或者刚有孩子,不要着急,只要有信念,只有还有爱,只要两个人还想在一起,一定,有一天,女人们都会拥有自己的一个‘家’。
不要试图去动摇我们嫁的先生的家里的女主人的地位,就是不要是挑战婆婆的威严和地位。试想一下,没有我们的婆婆,就不会有现在陪伴在我们身边的恋人/爱人/丈夫/孩子的爸爸。
我也经常在想,为什么我妈妈没有跟我奶奶同一屋檐下?我婆婆,为什么也没有跟苏先生的奶奶同一屋檐下?
答案?
既然你们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那么就让距离产生美吧!
记得那年,苏先生去惠州的公司工作,我爸很生气,因为我们在惠州租房子住,没有在博罗跟公婆一起住。
我们如果选择便利,跟公婆住是最便利的,每天上下班家里就会有热腾腾的饭菜,每天还可以让公婆带孩,接送孩子幼儿园上学放学。
只是,我嫁的是我的先生还是我的婆家?
如果在各自还能活动自如的前提下,我们是否应该追求各自的人生?
我们住一起,其实是否打扰了各自的生活规律?
不知道是不是命运的安排,我最想要的女儿,一个也没有降临,给了我两个儿子。作为广东人,那是很幸运的事情(自处省区传统传宗接代5000字)。
我一直很感谢我的父亲,他对我的养育,包括供书教学,没有半点因为男女差
异而含糊。
他送我到英国留学四年里,我孤单过,我害怕过,我迷茫过,我坚强过。
现在自己的婚姻育儿生活,我慢慢越来越清晰,什么是自己最想过的。
到底,女人是嫁之前就有家的感觉,还是因为嫁了之后,才对家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作为一个传统广东家庭里的一份子,我想,不管是嫁还是不嫁,找对了人,才是关键。
我妈妈曾鼓励我再生一个女儿,因为她担心到我年老的时候,如果没有女儿陪伴我逛街shopping抑或是买衣服,她担心我回因此而孤单。
我也一度受我的原生家庭影响。
我是那么缺少一个逛街买衣服聊心事,话家常的女儿?
我很庆幸有一个可爱的姐姐,我的各种琐碎事情,都可以跟她分享。
只是,最近,我跟她电话里聊起,我可能在做了一些爸爸眼里觉得我不太‘听话’的事情。
我们30岁了,该有我们各自的家庭,各自的生活,不是生活里每一个决定都需要通过父母的同意。‘断奶’这个过程,如果在2岁前,没有顺利完成,那么,30岁左右,我们也该有个‘了断’,毕竟,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负责任。
迟早有一天我们的父母会衰老和离我们而去。
珍惜还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活出自己的世界。
最后,祝大家新年愉快!
接下来的一年,每一天都为自己的目标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