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善燃血为灯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5-28 07:07:13



有一种善燃血为灯

游宇明

如果生活在宋代,我最想认识的人不是高官,不是巨贾,不是绝色美女,更不是那些权势显赫的皇帝,而是苏东坡。苏东坡是个性情中人,他不象当时一些官僚一样伪善,而是有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

我特别欣赏的还是苏东坡非同一般的善良。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当政,苏东坡因为与王安石等政见不合,遭到新派人物排挤。熙宁七年(1074年)由杭州通判调任山东密州太守。这一年密州大旱,蝗虫遮天蔽日,赤地千里,流民遍地。许多穷苦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纷纷将自己的孩子丢弃在路上,任其自生自灭。苏东坡不忍心看到这些幼小的生命就此夭折,他流着眼泪到处捡拾孩子,动用百余石库存的劝诱米,专门赈济这一批弃儿,被他救活的孩子多达数几千人。

苏东坡在其位表现出对天下苍生的悲悯,不在其位,也同样不吝惜自己的关爱。因为“乌台诗案”,元丰三年苏东坡被贬谪黄州,做了所谓“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将一家二十几口人接到了黄州,薪俸本来就微薄,供养人口又多,生活的艰苦可想而知。苏东坡每月薪金4500钱,他规定每日用度不得超过150钱,月初领了薪金,就将钱分成30串挂在屋梁上,每日早晨用叉子取一串,便将叉子藏好。当日未用完的钱则另贮于一个大竹筒,用来接待宾客和日常应急。自己被贬官,收入也大幅减少,苏东坡却依然关注着当地老百姓的生存。黄州有个不好的习俗,只养二男一女,多生的就将其溺死。得知这个陋习,苏东坡召集一群热心人,发起成立民间慈善组织——育儿会,号召富户捐钱,每户每年出钱10千,他自己虽然一贫如洗,也一样每年捐献10千钱,用来买大米、棉布及其他婴儿必需品。由他的友人古耕道管钱,安国寺和尚管帐。苏东坡在一篇文章中说:“若岁活得百个小儿,亦闲居一乐事也。”

苏东坡的善还有一点为一般人不及,那就是对政敌的宽容。苏东坡是个大才子,诗、书、画都是当时第一流的,而且这个人也富有行政管理才能,经常“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宋神宗内心里对他是很赏识的。但由于一些新派人物从中作祟,苏东坡频频遭贬。然而,对于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苏东坡始终非常宽容。苏东坡从贬谪地黄州奉命北返,途经南京城,主动跟已经退休的新派宰相王安石见面。在逗留南京的一个月中,苏东坡经常出入王安石的寓所,两人谈佛论道、评诗品文,被后世传为佳话。

施亮一本书里介绍过一个更感人的故事。绍圣年间,宋哲宗大力流放被他奶奶高太后高度信任的元老臣,苏东坡再度被贬,以前跟苏东坡关系不错的丞相章淳在其中起了非常坏的作用,他明知苏东坡与其前姐夫程之才关系不好,还要故意将其贬到程之才为官的惠州,希望借程之才的手好好整治苏东坡。在惠州时,苏东坡写过一首诗,叫“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苏东坡的诗传到京师,被章淳看到,章淳觉得苏东坡过得太快活,在绍圣四年,又以“讪谤先帝”的罪名,将苏东坡贬到更偏远的琼州。然而,当后来苏东坡东山再起,章淳被朝廷贬到雷州,苏东坡不仅没有落井下石,还热情地写信给章淳之子章援说:“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并将自作的《续养生论》和有关养生药方托章援捎给其父。

苏东坡是一个生活在距我们非常遥远的年代的文人,翻遍那时的古籍,没有“人文精神”、“共同价值”这样的字眼,然而,苏东坡却用自己出自内心的善良与真诚,实践着“人文精神”和“普适价值”的高贵内涵,在自己处境极其不顺的时候,尽最大的能力关爱更弱势的人;在个人境遇有所改善,有能力报复政敌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付出宽容,这样的善绝对不是一般的善,而是一种燃血为灯式的善。难怪他不幸逝世之后,杭州、湖州百姓悲痛欲绝,相哭于市;京城数百太学生聚于慧林僧舍,举行饭僧仪式,寄托哀思;赣州僧人成群结队含着眼泪为他做佛事,他们是在纪念一个人格的英雄,一个真正的好人啊!

燃血为灯的善乃是人间至善!


欢迎关注游宇明原创文学作品公众号“宇明游目”。具体方法如下:长按下面这个二维码,在菜单中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再在新界面里选择“关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