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 署 志 | 元、明安顺州治(西秀区旧州镇)之二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2-21 08:58:49


     清咸丰元年(1850)编纂的《安顺府志》“安顺府亲辖地舆图说”条目云:


   “郡城据关河之胜,得建制之宜,所亲辖地,远者不越百余里。安顺州为旧治,今制多仍其旧,故疆域广于东南而狭小于西北。然九溪八番之河襟带于前,红土、黑土之山环拱于外。北则轿子、各什诸坡屏障籍以森列,而猛浪一水称巨津焉;南则新场、怀王诸水田亩资其灌溉,而果乐一坡为特耸焉。况王二河之源始于马鞍山之白坟井,岩孔山之麓绕以岩孔寨之马谢河。宁国司古称沃土,猛舟渡今为通津。‘安澜共庆,桥腾化鲤之波;顺治同歌,山拥飞虹之秀’(原府署花牌坊匾额楹联)。宜乎控制上游而屏藩中夏云。”


      安顺州城始建于元至正十一年,建筑格局按八卦设置,东北面横跨于麒麟山顶,西北环小屯山、小坡山;南面循南门河修建。城墙高二丈余,条石砌筑。整座城池呈玉葫芦形状,西尖而东阔。南设三门为奇数,为阳;北设二门为偶数,为阴。五门与城内外四阁(文昌阁、三元阁、斗姆阁、玉皇阁)形成“五门四阁”规制。北门曰“承恩”,南门称“五朝”,东门题“万寿”,大南门刻“万里封侯”,小南门则唤“榨子”。西门北向开,东门南向立,而东西向却无城门,这种奇特布局属国内罕见,古代独一。





       城内由东、西、南、北四条青石铺就的街道为主轴,西、北街宽约二丈,而东、南街仅丈余。西北街分列东、西两端,自北向南;东街与南街相向,曲折延伸而转南。十数巷道穿插萦迥于四街,将整座城市连续串缀。城外城墙根自大南门至小南门、北门至西门建六尺宽石板路,曰“三道坎”,供市民行走。


城内官署有元、明知州署、明州同知署、清府经历司署、安顺城守营守备署及分防旧州防讯把总署等。城中寺庙观堂众多,最有名的是城隍庙,始建于明初,传曾救驾于江南,被乾隆帝敕封为“护国威灵侯”,因而声名大噪。





旧州是古人类发源地之一,共发现古人类遗址三处,其中猫猫洞遗址和地甲洞遗址为旧石嚣时代中、晚期,象鼻洞遗址为新石器时期。


 旧州人文荟粹,人才辈出。明代(万历三十年前)有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官参议的汪大章;有嘉靖五年(1526)进士、官副使的梅月;有嘉靖三十八年91549)进士、官御史的梅惟和以及举人卢正、李淮、潘静深,恩贡牟应缓、岁贡潘珩、功贡卢永昌等。安顺州升为军民府后,共出进士6名,举人75人,贡生137人。






       其中汪大章称“奇童”,梅月有“双清”之誉,梅惟和曾“奉旨当册封琉球国王”(《安顺府志》),李淮文章、德教俱有,安上达为“忠烈”。尤为提及的当属同治十年(1871)进士、补镇远教授、主讲贵山书院、凤仪书院的周之冕,其弟之翰为同治六年(1867)举人;其子重光为光绪元年(1875)举人,官威宁学正;锡光为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官刑部主事;其侄龙光为光绪十九年(1893)岁贡;谦光为宣统元年(1909)拔贡。真所谓一门黉学、书宦人家。贵州唯一的状元赵以炯以及御侍黄桂鋆、大理寺少卿姚大荣、观察胡嗣芬和被慈禧太后赞为“文采风流,天下无双”的何威凤等均出于周之冕门下,其诗书画名播四方,有现存贵州省博物馆的《跋陈澄临云麾碑》、《坡草雌兔图》等书画存世。、谷正纲、谷正鼎“谷氏三中委”,其祖地即为旧州。至今,旧州镇陇灰村当地人称“疙蚂跳塘”的地方仍安葬着谷氏入黔始祖谷国柱的坟茔。



作者简介



刘涛志

       (曾用名“陶智”),号“习安布衣”、“沉舟”,1950年2月18日(正月初二日)出生于安顺城。

       布依族人,初中毕业。同盟盟员,安顺市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组成员、安顺市对外宣传专家顾问,曾被评为“安顺地级专业技术拔尖人物”。

       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现任安顺市美木家协会名誉主席。受聘担任广东惠州《东坡书画院》名誉副院长、云南昆明《滇池书画院》艺术顾问、《安顺画院》名誉院长、。擅画梅竹,有“刘梅花”之戏称。




  编辑/秋   图片仅供参考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