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丘氏大宗谱·总谱·卷一·历代谱序卷(湖南省<临武县、宜章县、桂东县、宁远县、蓝山县>)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6-21 12:26:09

河南之有丘氏也,盖自齐太公封营丘,因地为氏,而丘氏始著。更经春秋,历秦、汉、三国鼎峙,南北瓜分,而丘氏不绝如缕。厥后,盛于唐,显于宋,历元、明,而瓜瓞绵绵。是予丘氏之派,岂非楚南翘然一巨族哉?

今丙戌春,族中廪庠讳大成、邑庠讳一元者,一旦与予言,曰:“今值圣天子治世,聪明天纵,学问日新,海内荡平,澹然无事。修谱之举,其在斯乎,其在斯乎?”余曰:“唯唯。”

盖谱,所以明世系也,志坟茔也,永孝思也。先贤有子有言,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氏有言,曰:“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以是观之,则家谱之修,有不容已。故欲使族人各亲其亲,必先自亲其亲,则孝悌之心,自油然而生,沛然而起,岂假乎教而后能之者哉?迨世远年湮,谱牒残缺,老成凋谢,则世系散漫。虽同族而不知睦族者有之,共祖而不知敬祖者有之。夫亦曰亲亲道失,皆由谱之不修,故至此耳。

今予不揣固陋,仿崇公以下数修之谱,共相厘订焉。合小宗以归大宗,联私乘以归公乘。俾后之肖子贤孙睹斯谱也,循本溯源,虽千万人如同一室,千万世如一时。问尚有同族而不知睦族者乎?曰:无有也。问尚有共祖而不知敬祖者乎?曰:无有也。由是,则世系攸明也,坟茔有志也,孝思有则也。予故曰:家谱之修,洵有不容已也。谨序。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春

四十一世孙 乡进士 尼生 谨撰

【注】此序由广西荔浦马岭镇永宁街邱广初提供。为1995年惇伦堂《邱氏五修族谱》卷首谱序。

尝闻昆仑发脉,支分湖海,有九派焉;地衍京都,国有九州焉。总之,源深者流必广,巅高者散必溥。九九生数,诚乾坤清淑之气所培植也。况吾人钟天地之灵,得其生数,则毓育讵有既乎?

予叨任宜邑,观风问俗,有一山号曰“白羊胜境”,其巍峨似昆仑焉。山之下,比屋星罗,其地名曰“曹家山”,其基址若都井焉。余不觉形诸叹,曰:“真巨族也。是诚宜邑之名族也!”随询之耆硕士大夫,则曰:“此琼山邱公之流派也。支分于闽广,历汉、唐、宋以至我明,其衍派不可胜稽。”

惟大祖混一之初,有一翁讳曰永富,生九子,立版图者有六,创基址者州、宜、临有三,而衣冠文明,代为崛起。谭后其族有青衿士讳上卿者,晋接于余,因而序其始终本末。则知一祖而生九子,不啻昆仑高厚之槖龠也。一脉而分九族,不啻湖海九州之川流也。九族而立六版籍里甲,源胡长而颠胡高也。九族而趾州、宜、临三大郡,流何广而散何溥也。况衣冠人物不啻崛出,则此翁诚得两仪生生不已。九数之钟灵流芳千百,之所以无穷也。余因而询其卿生,曰:“如许名族可有谱乎?”卿生曰:“有起造于天启元年,秉笔于马都之手,已有二十余春秋矣。但未继修耳。”余曰:“此子事也,可修之。”卿生曰:“唯唯。”忽余奉简命,令值督学使者,岁校士所与进士讳宗昌者,实以美才堪大受。

今余叨户部主事,二生纪其历代,定其昭穆,叩衙请序。欲重修祖谱,是犹颜氏子借一字于尼山意也。予冗剧中不能成文,强书其概如此。至于光大谱牒以显扬祖考,在二生引后学登崇陟峻,如椽之朴以撰金章,巨巨不过为之先声耳。俚言是以为序。

明崇祯十五年(1642)壬午岁仲秋上浣穀旦之吉

赐进士 文林郎 知宜章县事 后升南京户部主事 周隆道 撰书

【注】此谱序来源于湖南宜章民国丁巳岁重修《邱氏族谱》。

予奉简命,衡文抵郴。校阅士子之暇,有生员邱时阜、邱天忠偕耆老邱化金、时亮、天玑等以修谱请序于予。

览其呈词,云自明代宣德由闽至楚,而卜居于宜之下乡曹家山。为阅其宗派,有永富公者,笃生九子,长曰旺、次曰琳、三曰瑛、其四则瓒、五则珍,更有六如琛,七如璘,以及八如珵,九如琼者,皆出自一母,济济一堂,诚盛事也。予不禁击节叹赏,曰:“一门而生九子,必得以岳秀祖宗之灵,始有斯男之多。较之河东之三凤,犹胜其六;燕山之五桂,更增其四;即比之荀氏之八龙,且益其一。”异哉!邱氏之蕃衍,何家是哉?诚有,亦于天之九野,地之九河,洪范之九畴也。况九为阳数,阳滋主生,由九而百、而千、而万,其所生正未有艾也。可不谓盛欤?

且予于笔科两试,阅邱姓诸子之文,皆列前茅。或廪、或增、或附,不一而足。卜其后嗣,必能由解而会,由会而状,则科甲蝉联,人文蔚起,何可易量耶?然予赋狷介,从不愿以笔墨妄为移赠。第体圣天子教育斯民,其意每以敦伦饬纪,颁谕中外,因思修谱一节,上而尊祖敬宗,下而睦族裕后,俾忠孝节义,家声聿昭,伯仲叔季,世次不紊,可谓有关于伦叙,多裨于名教者也。故不惜一言,以弁其首云。

时 雍正十二年(1734)季夏月 穀旦

钦命提督湖南学政 翰林院检讨加一级 吴大受牧圉氏 题于郴署之衡鉴堂

乾隆四拾柒年(1782)壬寅岁重修 十二世孙万几君政氏 敬书

【注】此谱序来源于湖南宜章于民国丁巳(1917)年编修的《邱氏族谱》。吴大受,清康熙至乾隆年间人,曾奉命出使交趾(今越南北部)。

余奉简命来牧泉邑,下车以来,每肫肫然仰体圣天子仁孝之心,以为治间尝获一纲常名教之士,即为之揄扬激励而不已焉。

是岁辛丑,岁考县试后,有儒童邱佑显请修族谱序。询知为前代浙江吴兴名宦邱烋之苗裔也。于宋迁闽上杭,于明徙楚郴州居宜章之南郡笆篱堡。传至八世祖化月公,复徙吴西龙泉者,又六世矣。予睹其品概,卓荦英奇,为之惊愕者久之,为间猛然,曰:“子非屡困童试之某乎?”童曰:“然。”继而询之曰:“子非笔走龙蛇之某乎?”童曰:“然”余闻之,不禁为之侧席,曰:“子共勉乎哉!子虽不获遂意功名,而挟策观光之志,屡困不磨,又何患无出人头地时哉?”

且尔邱世系出兴周鹰扬尚父,封齐营丘,以地为氏。继世以来,代不乏人,或为社稷臣,或备文武才,或名誉列于云台,或忠贞赐于象阙。递我圣朝,宣猷备行人之选侍卫,近天子之光。六卿分职,师师而济济;五府莅官,炳炳而燐燐。外翰有白鹤之荣,别驾仰朱旙之耀。至若游泮水,入雍宫,卓乎儒林之雅望者,又指不胜屈也。

猗欤休哉!洵圣世一望族也。兹子殷殷敦本睦族,倡修家乘,先人孝行之风,于今为烈。是乃予治之仁人孝子也。噫,子共勉乎哉!爰序之。

乾隆四十七年(1782)壬寅季春月上浣穀旦

特授吉安府龙泉县正堂 加七级纪功三次 龚珠 拜撰

【注】此谱序来源于湖南宜章曹家山民国丁巳年重修《邱氏族谱》。

尝闻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史传而知帝王之继绍,家谱修而识宗祖之源流。不然,则有考据疏而失祖宗源流者,有诳叔父为已祖者,有名同先讳而不知者。若是乎,昭穆由之乱而无名分,是族之大蠧也,岂容而无辨耶?故天下有同姓不同宗者,非一气也,而妄认也。有同宗不同户者,一气流也,所当认也。何也?重宗也。古人立后,必以同姓服亲,不收螟蛉异姓以及赘义携苗。非种类者,必锄而去之,恐乱宗也。要之,是吾宗而不认,则弃亲之支,固不孝也。非吾宗而妄认,则乱亲之支,亦不孝也。不弃不乱,乃为敦本而重族焉。

吾族邱氏,系出姜姓。商末,有吕尚姜太公,为兴周相,封齐营丘,遂以邑为氏。按诸史,邱氏自秦、汉、晋、唐世居浙江吴兴。后因兵燹散居天下者,不一其地。所以源流甚远,不能尽考其详矣。稽诸历史,汉有邱寿玉,为光禄大夫。邱贺,五经博士,为尚书。晋有邱仲孚,字公信,政为天下第一,撰《南宫故事》百卷,为相。唐有邱旄,兰亭大夫。邱孝恭勇力过人,征高昌有功,封郡公。五代有邱烋,孝行感天,封大政大夫。邱冠先,字道元,少有节义,坚刚不屈,封侍卫总督。宋有邱灵鞠,嗜学工文,封儒宗第一。邱迟,字希范,拜中书侍郎。邱岳,字山甫,有文武才,御书赐以“忠实”尚书。邱睿,字思道,精于历数,进秩尚书。明有邱福,功臣第一,封国公。又是有邱濬,字仲深,号琼山,广东琼州府人,议论深宏,执政大夫。是我邱氏历汉以来,代有功臣名宦、文人学士,只觉指不胜屈,难以枚举。弗克详考其世系,悉其源流矣。

今只五代纪邱烋公,浙江吴兴人。大妣韩氏无出,次妣赵氏生六子:邱圣、邱贤、邱通、邱达、邱江、邱海。传至宋,有邱岳公,字山甫,“忠实”尚书。妣,生三子:三四郎、三五郎、三六郎。兄弟三人于宋间遭兵燹,始迁福建宁化,继迁上杭紫林、胜运、来苏等处。以其始迁故,以三五郎为始祖。妣李氏、陈氏,生十子,曰:伯一郎、伯二郎、伯三郎、伯四郎、伯五郎、伯六郎、伯七郎、伯八郎、伯九郎、伯十郎。其伯三、伯六、伯八郎俱早世,惟七子蕃衍,兄弟散居上杭。其一、二、四、五、九、十郎,配妣莫考,惟伯七郎妣熊氏,生三子:长继龙,次从龙,三梦龙。继龙公,妣韩氏八娘,生三子:惟长、惟福、惟禄。其惟长公原居上杭南坑,传至九世孙永富、永贵、永祥兄弟三人,于有明宣德年间,永富公徙湖南郴州宜章县长宁乡,地名曹家山。永贵、永祥二公迁广东乳源、乐昌、韶州。其余迁江西、江南、贵州、广西、四川者甚众。总之,皆闽伯七郎公之子孙也。总之,是浙江吴兴邱烋公之流派也。故叙之,以弁谱首云。

时 道光十七年(1837)岁次丁酉孟秋月上浣穀旦

宜章曹家山敦睦堂裔孙 重四 镌

【注】此谱序来源于湖南宜章曹家山敦睦堂民国丁巳(1917)年重修《邱氏族谱》。


世之可贵而可传者无他,惟伦纪之大节而已。伦纪不明,则世次多紊,昭穆莫分,以至少陵长,小加大。疏间亲者,实由此也。

予为宜邑广文,仰体皇上圣谕,月课之暇,即以伦纪训饬诸生。今于甲寅秋,适闻邱姓有修谱之举,因询诸父老,云及渊源,自福建汀州上杭而来宜邑。由明至清,历有十三世矣。问其房之分派,则有九数焉。虽其后居处异地,而皆出自莲塘坳之始祖。其清明归祭者,千有余丁。斯族也,何其盛也。诚可登诸版籍,升诸天府矣。况济济多士,游于吾之门墙者,率皆一代之俊,其人其文以快吾心。值此敦本睦族之会,而无一言以志之,不几有美弗彰耶?

因考前人之事功,以为今日之称述,自太公荫封营丘,子孙因以为氏。此固鹰扬之苗裔,尚父之嫡嗣也。延及后代,而节义如冠先,不愧给事孝行,如邱烋有光吴兴,至若高昌之称勇力,灵鞠之善文章,班班可考。希范之理中郎,南宫之理政事,历历有声。而且琼州之掌大学,一代文宗,著述之有《世纲》,千古议论,其源远而流长,诚不类于世之没没无闻者也。今以九房之伦序,载诸梨枣,传诸奕世,将见世次不紊,别其行也。昭穆攸分,别其位也。少长有序,小大有等,亲疏有体,大本已端,可不谓巨族大家而能继美于前贤耶?

吾教授兹土,而见斯有关于风化者,虽笔墨之未工,亦聊为之志其盛焉。

壬午科举人考铨知县 署郴州宜章县儒学教谕 董笔在晋氏 拜撰

同治元年岁次壬戌季春月下浣 穀旦

宜章曹家山敦睦堂裔孙 重七 镌

【注】此谱序来源于湖南宜章曹家山民国丁巳年重修《邱氏族谱》。撰写年代不详。

尝思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知前人创,后人继,事之所以长留不朽者,此也。原夫谱牒之修也,仿自欧、苏二公。以先五尊祖敬宗收族之至意,慨然动寻源溯本之怀。盖所以展孝思也。笃宗功也。所以正人伦以肃各分,联九族以明一本也。辉煌巨典,不仅重且严哉?

粤稽我姓,受封肇诸尚父。尚佐周武有功,封于齐,食邑于营丘,故以丘为氏。厥后,盛于河南,而河南遂因以名郡。自周、秦、汉、晋,以迄唐、宋、明,莫不代产文人,光昭史册。苟不探其原,以纪诸家乘,则其系出何祖,派衍何支,有茫然莫能分晰者。则前人之美无自而彰,后人之盛没由而传,背本忘祖之讥,断难为孝子仁人免矣!

我祖继龙公,生长、福、禄三大房。而惟长公即我房始祖也。越五代,有定甫公者,生元季明初之际,武略过人,值明洪武三十年,御冠有功,赐封大宁千户侯,由闽杭迁镇湖南郴州桂东烟竹堡。袭十一世,子孙食公之旧德者,直与明祚同长。是定甫公,又为我派之肇基祖也。迨其后子孙蕃衍,明、清贞元之会,叠遭兵变之乱,奔走流离,或居于酃,或徙于桂,或沪于泉、南楚江西,绵绵椒衍,年湮代远,派别支分。不有谱以联络之,则一本之亲视如秦越,或又乌知千枝共千万派同源也。

夫昔龙门公有言,曰:“三世不修谱,谓之不孝。”斯言之谓何?故自本朝嘉庆年间,始修家乘,然犹未尽详细。至光绪丁丑年,参合族裔,议写稿重修,较前固略加斟酌矣。今相距三十余年,不接踵此,继前人之美,亦难保无湮之虑也。爰于宣统元年,酌议续修,宗定甫公为一世祖。所有残缺差讹,慎深严订,源流脉络,考究详明。虽百世而上,莫不条分缕析,一览而了如指掌也。庶几孝思于以展,宗功于以笃,于人伦正而名分肃,九族睦而一本明矣。则为之前者,其美自彰;为之后者,其盛亦传也已。是为序。

大清宣统二年(1910)庚戌仲冬月 吉日

【注】此序来源于《湖南桂东分谱》30页载黄洞谱序。作者名讳不详。


惟长公居上杭南坑,妣郑氏、梁氏,生四子:万一、万二、万三、万四郎。

惟福公,妣刘氏三娘,生四子:元官、享官、利官、贞官。

徒虎头沙潮州大埔潮寮松口溪南奕祀簪缨。

惟禄公,妣刘氏五娘仍居上杭来苏。卒葬黄屏坑,生一子:三五郎与大始祖同名,卒葬三层岭。

万一郎,妣蓝氏生三子:十五郎、十六郎、十七郎。十五郎之子孙移居广东惠州府与宁县大坪馀。

万二郎,妣毛氏,子孙迁江南簪缨不替。

万三郎,妣朱氏、张氏,迁广东惠州府。生千一郎复迁嘉应长乐县小都会大塘。殁,葬小都田布诸和嶂巽山乾向猫儿洗面形。

万四郎,妣范氏,生子:千一郎、千二郎居上杭。

千一郎,妣官氏,殁,葬山下窝小都会大塘。

千二郎公,妣李氏,生二子:世哲、世贤。

世哲公,妣未详居上杭。

世贤公,字希圣,妣张氏,生一子:福善。

福善公,字仲兴,妣钟氏,生三子,永富、永贵、永祥。后二公徒广东韶州乳源乐昌。

永富公,字陶庵,妣周氏,于明宣德年间徒湖南郴州笆篱堡曹家山居住。生九子,长旺公、次琳公、三瑛公、四瓒公、五珍公、六琛公、七璘公、八珵公、九琼公。女一:瑞凤。

图内只载大明以上派祖,生之枝分派衍继匕绳匕者知各登诸家乘斯图之设,以便后裔稽考,使知千万年之世,自一世而来,千万人之身,由一身而分万世,而下九有之。中相与叙庭谊者知敦本。睦族不至视若路人,则斯图也安可,不列之以弃诸谱首与。

宣统元年(1909)岁次己酉孟秋月 穀旦

宁邑杨梅村朝相公生裔新镌

妣韩氏八娘,生三子:惟长、惟福、惟禄.其惟长原居上杭南坑,传至九世永富、永真、永祥兄弟三人,永贵、永道迁广东韶州。于大明宣德年间,永富公徙湖南郴州宜章。妣周氏生九子:长曰旺、次曰琳、三曰瑛、四曰瓒、五曰珍、六曰琛、七曰璘、八曰珵、九曰琼。又于大明正统年间,吾璘公徙湖南永州零陵居住,传五世至康昌公妣蒋氏,生四子:长尚志、次尚选、三尚德、四尚盈,于本朝康熙三年,惟吾族始祖尚盈公迁宁邑南关外梧溪铺居为。又于乾隆元年,三世祖朝相公复移官洞杨梅村立宅居住。购新卢置田土山场塘氵,裕贻子孙。其馀先有迁于江西、江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以及四川者甚众。总之,皆闽伯七郎公之子孙也。总之是浙江吴兴邱 桀公之流派也。故叙以弃谱首云。

宣统元年己酉孟秋月  朝相公裔孙大籣重镌

【注】以上二篇为湖南宜章水源宗亲提供。似有删节。


盖尝知木有本,水有源,人必有祖。此自然之道也。修谱者,必溯其始祖所自出,亦是探本求源之义。

考余始祖鸿举公,配龚氏,生二子:百六、百七。至孙东铭公,居粤东英德县连塘寨。生一子,名友忠,配陈氏、赵氏,皆以制身谨厚,勤俭持家。元朝时,考妣由连塘徙居连州,复寄居东陂观。一日,适行一境,见夫重山耸秀,绿水旋环,翠柏苍松,交相掩映,知为灵秀之所钟。由是相阴阳,观流泉,立宅卜居,遂开基为柏木山一派。祖生子珍一,一生景稳、景贵、景荣。自是支分派别,居庐益广。历数传后至文祖、孔生、惟举、惟岐、惟胜数公者,因祖居狭隘,康熙初皆徙于蓝邑舜乡居焉。其后有启、尚孙、文标者,届在江西播迁同处。溯其源,自继龙公南宋时居江西,因宋时之乱,由江西入于闽中汀州宁化县石壁所谓邱家坊居焉。配韩氏、赵氏,生三子:惟长、惟福、惟禄。昆仲俱贤。奈公早世而又遇宋季之寇,祖妣如是率男弃家,避乱于上杭之南坑,安居开基,为一世祖。时福公移胜运黄沙埔,转徙于广之虎头沙。禄公移扶阳来苏里。独标祖惟长公,仍居南坑。生一子,名万一郎。传数世至启尚,徙于江西龙泉县息罗细坑。及至尚孙文标转徙于蓝,与吾祖同居一境。询其由历,同是始祖鸿举公之裔,均百六、百七子孙。昔而离之,今而合之,此中殆有天缘焉。迄今两支同处,派出一源,幸得椒聊蕃衍,烟指浩繁。思所以联宗族,序昭穆,弗使同宗共族不视为途人者,非谱牒不可也。然世系之谱,不溯其前则为忘本,不记其后则为失序,其如后世子孙罔知木本水源之义何?余虽才力有限,不能统全族之支派,而注明不得不以本宗之支派,知其一二者,而详述之。俾后世子孙知所由来,以明尊祖敬宗之忱,庶可上慰先人,昭示来兹。倘后世子孙有贤而能者,由宋而前访其宗派之远,继起而续修之,尤余之所深望焉。

时 光绪十五年(1889)岁次己丑仲冬月穀旦

后裔孙 宗茂献琳氏 谨撰

【注】此序来源于广东连州《邱氏族谱》。


余于光绪之己丑春,馆大桥萃英书屋。甫入境,见其农者让畔,行者让路,道左不拾遗,斑白不负戴,予心窃慕之。意者乡以舜名,犹是底豫化成之流风欤?乃未几,某姓续家乘矣。嗣闻某户亦然,互相劝勉,各展孝思。而邱公献琳、鼎修、云魁等油然与感,谓木本水源,我岂或异而顾让彼独厚其亲耶?爰向父老磬柝而言,曰:“我族自始祖鸿举公而后,支分派别。东铭公居英德县连塘寨,其子友忠元朝时移居连州柏木山开基,为一世祖。而继龙公南宋时居江西,因世乱徙福建宁化县。其子惟长又避宋季之寇,复迁上杭县南坑开基。自是继继绳绳,历宋、元、明而迄大清,有文祖、孔生、文票、惟举、惟岐、惟胜诸公,由粤由闽迁楚,乃择于蓝邑之舜乡居焉。洎今二百有余年,瓜绵椒衍,已及九世弗系诸谱牒,恐不免数典忘祖也。”诸父老首肯,曰:“三子之言是也。第立意虽美,尤贵二三同志竭力赞襄,必使纪载无遗漏,源委无混淆,事迹无湮沦,冠履无颠倒。而且生年没日必核其真,马鬛牛眠必详其地,冠婚丧祭必酌其宜,庶有以笃葛藟而庇本根,率子弟而明礼让。”琳等敬承,曰:“吾侪不敏,愿与同事共勉之!”于是设局,董理、校正、付刊,兢兢业业,悉如父老所嘱。梓竣,问序于余。余曰:“此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行见门庭之内,和豫成风,耕者安分守已,上承令绪,下裕后昆。读者修身齐家,处为纯儒,出为良吏。斯则穆穆皇皇,熙熙皞皞,克副乃祖卜宅舜乡之雅意也夫!”是为序。

时 光绪十五年(1889)岁次己丑仲冬月穀旦

邑增生 教晚 邓秀春 顿首拜撰

【注】此序来源于广东连州《邱氏族谱》。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