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相002期|警惕招聘陷阱:以填表格为名骗取个人信息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8-23 16:10:24

点击「▲箭头所指处▲」可快速关注惠州招聘 微信:zhaopin0752

警惕招聘陷阱:以填表格为名骗取个人信息


昨日,市人社局副局长肖华清,靳振强、师斌律师作客今日惠州网“法治在线”栏目。


第一

企业用工 今年预计全市用工需求约4万人

  目前正值求职旺季,我市用工及招聘情况如何?肖华清介绍,惠州是一个劳动力输入为主的城市,全市用工企业4万多家。目前全市有社会从业人员282万人,异地务工人员160万人,在人社部门备案的121万人。


  肖华清说,今年预计全市用工需求在4万人左右,我市人社部门将组织相关企业到省内省外和相关地方开展招聘活动,预计将引进来惠州就业的人员有1万多;同时,惠州本地的招聘机构和社会上的网络招聘也会解决3万多人的企业用工。


  肖华清说,每年我市人社部门都会牵头,在省内省外都会举办招聘会,一年下来有500多场左右,我市举办的都是免费的、专场的招聘会。


第二

谨防陷阱 对薪酬期望过高易掉陷阱

  在求职过程中,求职者要如何防范被骗,保护好自己的权益?靳振强说,基本上这些陷阱有类同的,但是没有一个是完全一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是三类:

       

       第一类是一些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会设计一些招聘陷阱,达到少交或不交一些税费、五险一金等。


  第二类是一些用人单位通过设计一些陷阱来达到占有招聘者的劳动成果和劳动力。


  第三类就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招聘者急于求职、对薪酬又有过高期望等心理,设计一些陷阱骗取财物。


陷阱1:招聘为名剽窃求职者创意

  第一类需要提防的陷阱是招聘为名剽窃求职者创意的。靳振强说,就是骗取劳动者劳动成果的问题,这种情况比较隐蔽,不少是出现在有正规注册、正规经营的企业。

  靳振强说,一般的手法是,这个企业会给应聘者布置一些任务,比如做市场调查,或者搞产品推销、宣传,或者写一个企划方案,或者搞一个小网站的编程。因为企业并不是真心想招聘,应聘者一个月或半个月回到企业来,企业拿了应聘者的成果,第二天就通知说不符合招聘要求。

  师斌说,大家都知道20多岁的毕业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脑子比较开阔,想很多企划方案和设计方案是有技术优势,创新力比较强,这一类公司往往都是技术类的,或者是创意类的公司,在招聘会上打出来招聘某个职位。这些公司也不是单个招聘一个人员,而是大量地招聘,把自己的数据库进行完善。“等于说这是对知识产权的一种剽窃。”

陷阱2:以招聘为名收培训费

  另外要提防以培训为名骗取培训费的招聘。肖华清表示,人社部门有明文规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的借口收取任何费用,包括培训费用。另外,要说的是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活动一定要有培训资质,收费是要有收费许可的。

  靳振强说,识别这类骗局其实也不难,首先应聘者要注意招聘条件,既然是有陷阱,实际跟招聘条件肯定不相符的。其次可以看一下这个招聘单位是否有正规经营资质和经营许可。

  肖华清提醒,。“求职之前还是要掌握一些求职方面的信息。”他建议,首先求职者要对劳动法相关政策有了解,对去求职的单位要搜集材料作了解。第二就是求职的时候不要交任何费用,因为求职是不需要交费的。第三就是自己的任何证件不要抵押,也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承诺。

陷阱3:招聘会填表格骗取个人信息

  求职时还有一种陷阱要格外注意。师斌说,个别公司会在招聘会上放出海量的职位,当很多应聘者应聘时,这些公司就会发一些纸质的、需要填写的表格给应聘者,这些表格里面内容繁杂,包括你喜欢什么牌子的化妆品,喜欢用什么牌子的洗发水,希望吃肯德基还是麦当劳,事实上这些招聘单位不是为了招聘,而是为了获取劳动者的个人信息,达到市场调研的目的。

  靳振强说,事实上这就是骗取劳动者的个人资料。这些公司获取大量的个人信息后,有两个用途,一个是贩卖,重复地卖,还有一种就是用这些个人资料进行诈骗。

  靳振强提醒要做好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码的保密:如家在哪里、有什么亲属、亲戚的联系方式等,这些都没必要留,最多限于留求职者手机号码和身份证号码就够了,完全没有必要再填家庭住址之类的。

  肖华清表示,在求职过程中,如果发现职介机构和招聘单位在招聘时违反了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可以在第一时间向人社部门举报,也可以拨打人社部门的咨询电话12333求助。


摘自微信号:@惠州商圈

内容源于东江时报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下方“阅读原文”进去,惠州高大上的职位都在这里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