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湿课堂丨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分析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3-21 06:01:22

  2016年高考已经过去将近三个月的时间了,相信很多同学都已经在网上找了试题并且自己也做过了,但是今年高考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网上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上周老湿也给学生们印发了试题并做了讲解,那么今年高考全国Ⅱ卷语文都考了点什么呢?怎么考的呢?老师在这里整理了一下,来谈谈对这套试题的分析和看法,同学们可以参考老湿的观点,对这套题深入的研究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是语文高考试题的第一题,也是所谓最恶心的三个题,老湿当年就全错了,这道题意在考查大家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的能力。论述类的文章重在“论述”,是分析、阐述、论证与推理,讲究思维的严密性与逻辑性,是对大家理性思维的考查。面对论述类的文章,我们需要理性的态度、理性的思考、理性的分析。

  今年现代文阅读试题,题材是关于小说的议论文,摘编自当代作家格非散文随笔集塞壬的歌声》,属于语文学科的素材,给人一种亲近感。

  第1题考查的是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试题通过将原文中的内容进行筛选整合考查考生对文意的正确理解能力。此题答案为B项,B项内容阐述的是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区别,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在第12自然段,1自然段重点阐述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的区别,也关涉到故事和小说的区别,但并未涉及二者的本质差异问题。第2自然段重点阐述故事与小说的联系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这段话是承上启下的语句,表达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早期小说和故事在流传形式上存在简单差异,是对第1自然段的概括;二是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从以上可以看出,早期小说和故事只存在简单差异,并不存在本质差异,且本质区别也不明显B项所述“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是曲解原文意思,因而是错误的。

  2考查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试题的每个选项里都表达出某种观点态度以及缘由等,有的选项与原文相比较,基本上是“等值转换”,如B项就是第3段末尾一句话的意思,只是在叙述上有所变化,而ACD三个选项与原文比较则提取、转述、整合的成分相对多一些、复杂一些。本题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是C项,要判断C项是否符合原文意思,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这个结论是否符合原文意思,二是此结论和后面的分析内容是否构成因果逻辑关系C选项涉及的原文内容在第4段,对于“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原文没有完全相同的表达,在原文中有两处提到“讲故事的方式”,二者大体意思相同。一处说“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一处说“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由此能否说“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呢?显然,这个结论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另外,从原文看,选项C表述的前后因果逻辑关系也不成立,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态度和方式的变化,并不能因此就得出结论说他不太注重讲故事的方式

  第3题依然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在考查方式上与上题相比深入了一步,它考查考生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逻辑思维能力。尽管是“推断”,但要合理,也要基本上不能违背作者的原意。此题的正确答案为B项。在第4段中,讲到现代小说家“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小说的故事性确实削弱了。但B项因此说“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是否正确呢?原文说“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并没有因此而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另外,第3段“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这一内容在第4段中并没有否定,而是强调小说家不再单纯依从传统的故事模式。因此,B项的推断违背作者的原意,是错误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

  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文言文阅读,二是古代诗歌阅读,三是名篇名句默写,综合考查大家古代诗文的学习能力,检测学生对我们民族的古代文化、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掌握情况。

(一)文言文阅读

  第4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此题关涉到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等知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读懂文意的能力。观察此题的四个选项,发现在断句上存在四处差异,即“贰且”“场冒”“言事”“发用”等中间的断句与否。解答此题,要通读画线句和其前后的语句,凭借语感和文言知识,对文意进行疏通。“怀祸藏奸”“窥觊储贰”“广结术士之流”“重惩科场冒籍”“扬言事由己发”“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以上这些基本构成了画线句的主要事件,读明白这些内容才能够正确的断句。而要读明白这些内容,需要对其中的实词、虚词、句式等懂得并熟练掌握,如,实词“储贰”的意思是“储副、储君”,也就是太子。虚词“”“用以”的用法。“怀祸藏奸”与“窥觊储贰”“恐喝勋贵”与“簧鼓朝绅”的结构对应关系。“重惩”与“科场冒籍”、“扬言”与“事由己发”的搭配关系,等等。该题的答案为C项。

  第5题考查考生正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文化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此题的答案为D项。移疾”,又称“移病”,是居官者要求引退的委婉语。至于“引退”的原因,D项限定为“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则严重窄化了“移疾”的涵义。另外,原文中也没有此方面的信息。

  6考查考生归纳概括内容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试题在设计上往往先提炼、概括出某种观点,然后陈述事实。此题的答案为D项,涉及的原文为“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这里的“寺丞”为官名;“锺化民”为人名;“”读作jī,意思是“送物给人”;“”,读作tǎng,意思为“国家收藏钱财的仓库”。这句话的意思为,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分发国库银两赈济灾民。显然D项说“筹措钱款”错误。此题一定程度上就是考查考生读懂文意的能力。

  7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1)的答案为: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却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译出大意给3分;“弗胜”“龃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这里的“弗胜”,意即“不胜”,是“禁不住”的意思,《鸿门宴》中有“沛公不胜杯杓”,就是此意。“龃龉”,读作jǔyǔ,是“意见不合,相抵触”的意思,此词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见。

  (2)的答案为: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译出大意给2分;“啖”“矢”“囊”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啖”这个词,在苏轼的《惠州一绝》中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矢”这个词,在古代有“粪便”意,只是后来写作“”,考生如果将“矢”翻译为“箭头”,则文意不通。“囊”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选用的诗歌是节选自杜甫的古体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选取了诗中赞美曹霸所画之马的几句。诗题中的“丹青”指绘画,“引”是唐代乐曲的一种,相当于长篇歌行。

  8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内容的能力,重点鉴赏作品中重要诗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一洗万古凡马空”一句是杜甫对曹霸所画之马的高度赞美,是古代咏马诗中的杰作名句。“万古”言“天马”空前之强,“”言“凡马”相形失色之劣,“天马”与“凡马”有比较的意味,在比较中突出“天马”的非同凡响。理解此句的意思,需抓住诗句中的几个关键词语,结合语境品赏其丰富的内涵。此题第一问的答案为: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此题第二问“曹霸是怎样做到的”,也就是曹霸画马技艺如此高超,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考生要回答出曹霸画马的过程与技法。仔细品读诗文,可以看出诗文的后四句是写曹霸具体画马的行为过程的,如“拂绢素”(展开白绢)、“意匠”(精心构思)、“惨淡经营”(下笔前极力构思)、“斯须九重真龙出”(不一会儿玉花骢好像真龙一般从宫门里腾跃而出)。答案为: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呵成。意思答对即可。

  第9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试题中已明确了该诗运用的表达技巧铺垫,考生只需分析说明即可。纵览全诗,前四句是铺垫,后四句是写画技,前四句中的第二、四句铺垫痕迹更明显。“画工如山貌不同”,很多画工所画之马各个不同,言外之意,其它画工所画之马都不逼真,画的都不成功,为曹霸画的非凡卓越做铺垫。“迥立阊阖生长风”,“迥立”写玉花骢卓然独立的站姿,“生长风”写玉花骢的雄骏神气。这里用马的非凡出场来渲染烘托画马的高超技艺。此题的答案为: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三)名篇名句默写

第10题考查考生识记并理解古代诗文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B级。此题并非只是简单的考查识记,而是考查在识记的基础上对诗文语句的意思有所理解,能够根据题目中提供的具体语境确定要填写的内容。

此题答案: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战争》是一篇外国小说,作品故事情节单一,人物、结构也较简单,构思新颖巧妙,是一篇易理解易解答的文本。

  第(1)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CD级。A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错误,小说里的“我”并非作者本人,不能把文学作品的人物等同于现实中的作者本人,这涉及到对文学作品的认识问题。E项“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错误,这是对作品主题的概括总结,在原文中没有体现出来。答B项对“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这句话的解读有些不够全面和准确,这句话主要表现了战争带给人的压抑和我对战争的厌倦之意,所以只给1。此题的答案为:D3分,C2分,B1分。

  第(2)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评价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分析人物形象,尤其是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一看作者在作品中的直接介绍,二看作品人物对作品中他人、他事的态度,三看作品人物自身的行为表现。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在对待我上,“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以致后来“我们谈了45分钟”,看出她的热情和关心体贴他人。到后来女主人公爱上了我,表现了她在战争的环境下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在对待母亲上,女主人公“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关心人、有责任感的女子。在对待儿子上,“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这表现了她的挚爱、善良。总之,在战争的环境下,她对我、对母亲、对儿子充满深深的爱,表现出她的善良与乐观。女主人公的一些行为则更直接揭示出她的一些性格特点,如,在第二天我给她打电话时,她“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表现了她性格开朗、大方热情。听到我不无夸奖和喜爱的话语“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后,她“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这里又表现出她的理智一面。在后面的情节中,“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这些都同样表现了她的理性与克制。总之,作为读者的我们要善于寻找和发现作品中的一些有价值的情节和信息,客观科学的认识和评价人物。本题答案: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第(3)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电话”在作品中是一个近于线索性的物件,体现出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它对于作品的情节、人物,甚至作品的主题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题要求考生就连接人物、安排情节方面具体分析“电话”的作用,要结合作品的故事情节作答。答案为: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第(4)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创作意蕴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小故事”“大题目”合适与否,很有探究的空间,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作品主题以及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等方面加以阐释。本题答案为:观点一:合适。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观点二:不合适。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大题的文体仍为传记,取材于柯琳娟的《吴文俊传》,考生对数学家吴文俊较熟知。

  第(1)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答案为:E 3分,B 2分,A 1分;CD不给分。A项“对数学不感兴趣”和“高明的数学老师”,表述不准确,文中说“他对物理有兴趣”,不能因此说他“对数学不感兴趣”;另外,“高明”一语存在过度解读的错误。C项“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错误,文中没有此方面的信息。D项有两个错误,“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中的“只”绝对化,文中并无此意;“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错误,文中说“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办法”,“方法”换成了“成果”,偷换概念。

  第(2)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题干确定了问题的方向是“数学研究”方面,分析概括取得创造性成果的原因。文章第2356段都涉及到了数学研究问题,从中找寻原因即可。如,第2段强调了吴文俊在数学研究上善于抓住核心问题,从中国传统数学中汲取养分。第3段吴文俊强调创新,要独立思考,独辟蹊径。第5段吴文俊强调兴趣广泛。第6段吴文俊强调要下扎实的功夫,方法上注重客观实际。此题答案为:①不蹈袭前人,不盲从权威,能够独辟蹊径;②具有扎实功底、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③学术视野广阔,注重人文修养。

  第(3)题依然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2)题涉及的段落多一些,有点全局性,(3)题局限于部分。第(3)题题干确定的问题为“数学基础教育”方面,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这一问题出现在第4段。第4段的首句是本段的中心句,直接对应了题干的问题,所以只要在本段概括归纳即可。此题的答案为:①基础教育应着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究的兴趣;②数学教育要有利于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数学,而不是海量题目训练和追求竞赛获奖;③现行奥数教学方法太功利,且无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训练数学思维。

  第(4)题考查考生对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探究的能力。纵览全文,作者在文中有六处提到了“兴趣”问题,且也阐述了与“专业研究”的关系,把这些具体的内容找到,加以提炼概括,表明自己的观点。此题的答案为:①吴文俊广泛的阅读面,为日后的专业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有利于科学与人文交融理念的形成;②物理与数学本来就关系密切,吴文俊对物理的兴趣,为他的数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③吴文俊兴趣广泛,视野开阔,使他的思维活跃,能够融会贯通,富有创造性;④吴文俊富有生活情趣,心胸开阔,能够保持罕见长久的学术生命。



五、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中的5个小题由3道选择题和2道简答题组成,考查了成语、病句、关联词语、补写、图文转写等内容。有些内容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有些是过去考题的回归。

  13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此题考查了6个成语,显示出对作为中华民族语言精华之一的成语的重视,是一个良好的导向。此题答案为D项。①“目不交睫”意思为“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用在这里错误,此句应该用“目不暇接”;②“厝火积薪”意思为“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用在此句错误,应该为“曲突徙薪”;③“筚路蓝缕”的意思为“形容创业的艰苦”,用在此句恰当;④“讳莫如深”的意思为“紧紧隐瞒”,用在此句恰当;⑤“安步当车”的意思为“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用在此句不恰当,应为“三步两脚”;⑥“苦心孤诣”的意思为“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用在此句恰当。

  14题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此题的答案为C项。A项“东方红一号”成为“国家”,搭配不当。B项“取消”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属成分残缺。D项“强弱”与“雄厚”“政府的应急机制和的智慧”照应不周,属于不合逻辑。

  15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重点考查了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关联词语的考查也是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连贯能力的考查。此题答案为D项。在6个空白处填写关联词语,有些空填写存在唯一性,有些空不唯一,决定选项的就在那些具有唯一性的关联词上,因此解答此题要重点找寻判断那些具有唯一性的关联词。第④空填写“也”“更”“还”区别较大,“也”表并列关系,“更”表递进关系,“还”表承接关系。从前面的词语“随后”看,应该用表承接关系的“还”。⑤空与⑥空关联的两个句子使用假设关系的词语不当,那么是因果关系还是转折关系,需细加推敲。从句意上看,这两句应该是转折关系。

  16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正确理解整个语段的内容是补写的关键。通读全段文字,可以看出①处所写的内容具有总括下文的作用,而下文主要阐述的是气候对人类的影响,再根据它上一句的表述方式,就能准确填写出这一句。②句前面是“但是”转折词语后面有“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内容的提示,也能准确填写。③句顺着前面的意思写就能写准确。本题答案示例为:①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②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  ③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17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与上一题不同,此题采用图文转写的方式考查。图形的核心内容为“中国梦演讲赛”,包括赛事的时间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三个方面,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又有具体的内容。叙述时从最大的一级信息写起,然后依次到后面的层级。注意表述简明准确。本题答案示例:“中国梦演讲赛”拟于54日举行,赛事需要组织和宣传。组织工作需要联系报告厅,选拔20名参赛者,最后评出6个奖项;宣传工作包括出海报、组稿,并在学校网站和校报报道。



六、写作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是一个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的作文题。当下,“核心素养”正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培养语文素养则是语文课程的重要标,因而此材料富有鲜明的时代主题。对于语文学习,学生非常熟悉,是他们身边的事情,距离他们较近,贴近他们的生活,平时应该有所感受、领悟和认识。当然最熟悉的事情未必一定写好,入手容易,但写出深度需要动一番脑筋,需要考生多思考多挖掘,尤其此目作文材料还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理论性。

   今年的作文题仍然延续了去年的题型为任务驱动型作文。此题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作文材料,内容包括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语文素养的意义以及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二是写作的任务指令,即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三是写作要求。这种类型的材料作文增加了作文的限制性,目的在于防止作文的套作、宿构等问题,让学生写作“现场文”。学生写作必须按照题中的任务指令去写,否则就不符合题意。此题的写作指向重在比较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在比较中生成自己的观点,然后阐述理由。比较的角度是多元的,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在比较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做深度思考,在结合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中产生倾向性。在理由的陈述上,要呈现出自己比较思考的过程,文中拓展性的内容要掌握好尺度,不宜过多而影响了写作的主要内容。

   这个作文题也突出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就有思考与辨析,充满着思辨性,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检测,从中区隔出学生思维的深浅高低差异,实现选拔性考试的目的。




     不知道看了老湿的分析,对大家有没有帮助呢?


   喜欢老湿就请关注我们吧~~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