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萍记忆丨瑶金山,我难以忘却的岁月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1-01 14:30:42


 本平台内容实时同步在  

天天快报、腾讯新闻、大鱼号发布    


爱上栗的男女老少,

从今天开始,

用手机,相机拍的图片投至

昭萍网

"1291870290@qq.com"邮箱

万元大奖是你的!

投稿平台:图片发送方式

1:关注昭萍网微信公众号,(打开链接了解投稿要求:

https://mp.weixin.qq.com/s/nP988q4zf59f1YhgNGtFAA

2:将图片文件直接发送到昭萍网微信公众号,并留言:参赛者姓名+手机号码+微信号 (缺一不可哦~);

3:将图片文件发送到,邮1291870290@qq.com“静”收

在邮件标题上注明:《印象上栗》上栗县”城乡建设”摄影(相机、手机)大赛办公室收

地址:上栗县上栗镇平安北路30号三楼 昭萍网


昭萍记忆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本网将陆续向您介绍包涵萍乡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乡土人情、民俗非遗、传统美食等。一处风景、一份美食、一种习俗、一首民谣、一件物品、一个地标…都汇集成“乡情”二字。欢迎国内外的萍乡投稿,用你的笔书写昭萍美好的记忆! 


上栗中学原名江西私立金山初级中学,1939 年由上栗市人黎静铭先生创办,1960 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评为江西省红旗学校,1962 年被评为江西省重点中学。学校开始只设初中,1961 年起,有了第一届高中毕业班,沿袭至今。

1955 年至 1961 年初中统考,连续七年在宜春地区(当时萍乡归宜春管辖)名列第一,1965 年高考录取率达 70%,所以上栗中学在萍乡乃至全省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我们这一届初中共招收了八个班,每班五十名学生。我分在戊班,我们这一代人生不逢时。出生时是国内战乱时期,正当我们求知识、长身体时,又逢全国性大饥荒(指 1959 年至 1961 年三年困难时期,实际上至 1963 年才好些)。


在校高中学生每月 27 斤大米,初中生每月 24 斤大米,我们每餐不到三两米,菜

又少又差,八个人一桌,每桌二至三个菜,菜是水豆腐,南瓜,擦菜,白萝卜,水芹菜,学校自己腌制的青菜等,极少油水,一个月难吃一次猪肉。经常吃了饭没一两个小时,肚子又饿了。


学生每天用餐时,都得在大礼堂(食堂)台阶下的操场上排队集合,听完老师训话后,如潮水般蜂拥入内,个个瞪大眼睛,扫描着蒸笼里的几十钵饭,看哪钵饭更满些,有的学生还用手指去压压钵子里的饭,看饭的硬度怎么样,意图挑一钵既满又硬的饭。这种挑饭的行为直到后来学校将所有的饭钵编上号,对号取饭,才解决了挑饭的问题。


同学们经常晚上肚子饥得睡不着觉,于是躺在床上谈论“吃”的话题,以缓解

饥饿感。


当时我们班有些湖南浏阳、醴陵的同学,走几十里路到上栗中学读书,我当时还以为他们当地没有中学。,问当年的同学彭敦临、,为什么舍近求远来上栗中学读书。他们说当时江西的政策比湖南好,考上中学就可以迁户口、吃商品粮,每月有 20 多斤米。


湖南没有这个政策,家在农村的,上了中学也没有任何保障,家里有吃就吃,家里没吃就挨饿。


当时在同学中,有生吃活泥鳅的,有吃盐比赛的,有煨麻雀吃的,有课余在学校后面荒山上挖土茯苓充饥的,等等,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2010 :彭敦临、赵俊月、皮永华、


有一天吃早饭时,照例在学校食堂大门口排队,听管生活的教工讲话,他说

有同学偷吃了学校自己种的白萝卜(当时的白萝卜只小酒杯大一只),被抓到了,于是将这几个同学带上来站在台阶上示众,我一看,有一小学同学,上栗街上的,还是班长,很优秀,是保送上初中的。


这位同学站在台阶上,低着头,胸前还挂着块小牌子,看不清牌子上的字。我想这几位同学百分之百是饿得忍不住了,便拔了几颗小白萝卜充饥,谁知就这么倒霉被抓到了。不久这位同学就退学了。除了“饥”,还有“寒”。那个年代的冬季特别冷,同学们吃的少,吃的差,热量少,加上穿得也少,冻得浑身发抖,于是想方设法取暖,如找点枯枝落叶烧火烤烤手。我则找到了一个“好”地方—— — 食堂烟筒边。早读时,我搬一凳子放在烟筒边,背靠烟筒,面对太阳,烟筒里面过火,烟筒散热暖身,就觉得背上不那么冷了。


因为饥寒 , 同学们个个面黄饥瘦,没几个打得起精神,更没什么心思读书了。


一年级、二年级两年下来,学生走了一大半,特别家在农村的退学更多。到了初三时,初一招进来的 400 人只剩下 82 人,仅占入学人数的 20.5%。


勉强编成三个班(初三共四个班,丁班是从栗江中学转过来的),我们甲班 15 位女生,14位男生,只 29 人。


我在这一时期的生活比其他同学要好一点。走读时,家里生活毕竟比学校要好,母亲为我弄点好吃的,中午带饭也比学校食堂的伙食好得多;寄宿时,每星期六下午回家可以改善伙食,星期天返校时还可以带点好菜在学校支撑二、三天;有时碰到一星期一次的半天劳动,学校分派我班到上栗龙岗背粮管所担米回学校,我还可以顺便回家找点吃的。


所以我上初一初二时,虽然生活很苦,但比起其他同学来,相对好些。


1962 年下半年,国家经济形势开始渐渐恢复,慢慢好转,学校读书的气氛也

浓一些。我们初三甲班是由几个班整合后组成的,秦近华当团支部书记,我当班

长。简道华老师当班主任兼平面几何老师简老师对教学工作抓得很紧,早早晩晩都在教室里转,发现有同学偷偷讲闲话,便及时制止,并说快要毕业了,要加把劲,考上高中。


袁登庸老师教语文,他的古文很好,早读时也总是在所教的两个班教室里转,随时解答同学们的疑问。袁老师高度近视,吸烟厉害,作文本发下来时都可以闻到烟味。他很喜欢我,不时将我的作文在课堂上作范文念给大家听。1963 年全校作文比赛时,我得了初中部第一名,学校奖给我一张奖状和一个作文本。


1963 年,萍乡举行“六一”少年田径运动会,上栗中学组团参加了,我在这次运动会上得了两个第三名:跳远和一百米短跑,这也可能是我后来在高中阶段当了三年学生会体育部长的原因之一吧。


从萍乡参赛回校没多久,就参加了初中毕业考试,我没因参加市运动会影响学习成绩,各科考试顺利过关,可以参加初中升高中的全省统考了。

1963 年上栗中学组团参加萍乡市“六一”少年田径运动会师生合影


上栗中学一贯以治学严谨,老师教学认真负责,学生学习刻苦认真,初中毕

业统考录取比例高而著称。当时的初中教师相当部分是高中学历,没几个高等院

校毕业的,但这些老师刻苦自学,教出的学生却很优秀。


我记得化学老师颜嘉理在为我们作统考总复习时,只带几支粉笔进教室,从头到尾梳理得很好,讲重点、讲难点,连贯性强,学生易懂易记,印象深刻。后来统考时,我提前半个多小时做完了试题,这与颜老师的教学方法好有很大的关系。

]

我们的代数教师李隆清讲因式分解的配方法,我至今记忆犹新:a 2 +ab+b 2 怎么分解?最后的结果是(a+b+ab 姨 )(a+b- ab 姨 )。这个题目,我在市二轻局工作时,辅导过局机关一些补习高中功课、考高中毕业证书的同事,还作为例题讲解过,可见当时李老师讲授方法好,让我几十年后仍牢记脑海。


上栗中学对毕业、升学考试是很严格的,据我掌握的资料,我们班 29 人,毕业时就淘汰 4 人,剩下 25 人参加统考,考上高中的 14 人,没被录取的有人当兵去了,有的返乡作田去了,有的在城镇待业,总的升学率 70%多,这个比例当然与其它一些初级中学仅 20%左右的升学率要高很多。


1963 年统考后,在家等录取通知书,高中录取通知书来了,我考上了母校—— — 上栗中学的高中部。这是我预料中的事。

初中毕业时,班主任找过我,叫我三个志愿全填上栗中学,我听从了简老师的意见。据说为了初中毕业生录取上高中一事,校长江永炎专门到市文教局汇报过,不同意上栗中学的初中毕业生被萍乡中学录取,说自己学校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学生,好一点的被萍乡中学录取走了,那上栗中学还办什么高中?干脆取消算了。


我考上高中虽说是预料之中的事,但全家仍十分高兴,因这是我们皮家式圣公分支从清江到上栗市九十九年来的第一个高中生,父母能不高兴吗?父母亲还鼓励我,希望三年后再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于是我暗下决心,努力学习,决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


我们这一届高中录取了两个班,我编在甲班,高中第一学年学校生活仍然比较艰苦,记得一个月的伙食费只要 6 元多钱。


每月学校张榜公布上月伙食账目,如有谁欠了伙食费,就会催促欠费学生回去拿

钱,否则“停餐”。


于是一些同学星期六下午便请半天假往家赶,步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去拿钱。我星期六回家后把这个事告诉了母亲,并说这些同学“怎么一次不多带点钱来,搞得匆匆忙忙赶回去拿钱呢?”我不了解农村,不了解农民,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我在高一时加入了共青团。

左起:李明彪、颜润奇、皮永华、邓实华、肖仲纯


当时上栗中学的学习氛围确实非常浓,经常举办一些学科竞赛,如数学、物理、化学、作文、俄语竞赛,得了前几名的张榜公布,表扬、奖励。不少同学把俄语单词抄在小本子上,在回家的路上或稍有空闲的时候掏出来背一背,同学们还自发开展背汉语成语比赛,看谁背的成语多。


学校不但学习抓得紧,其他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如各班种的蔬菜评比、演讲比赛、体育项目比赛、文娱活动等。仅体育比赛除每学期开一次运动会外,平时还组织乒乓球、篮球、排球、足球、跳绳等比赛。


特别篮球比赛,规定每个班要组成男队、女队,而男队又规定要组成四支队伍,几乎每位男同学都要上场参赛。我当时是班队队长,校队队员,我们还曾组织球队到校外参加一些友谊比赛。


学校运动会上,4×100米接力赛,一般是邓实华跑第一棒,跑第四棒。有一次别班领先我班几米,我接棒后,奋力追赶,结果我最先撞线,取得了第一名,团体总分也第一名。不少体育比赛,如篮球、排球比赛,我班拿第一名的时候居多。


2017 年 5 月高中同学合影于赣西花卉苗木基地。


左起:武止戈、邓实华、皮永华、陈静 (杜正元拍摄)


我记忆很深的是师生足球赛。我是学生队的队员,而老师足球队中不但有年轻的教师,更有年过五旬的体育老师刘宗汉,生物老师欧阳福。欧阳福老师后来说,他在武汉大学读书时就是学校足球队的,还与美国水兵比过赛呢。难怪他当时虽已五十多岁,但仍腿脚灵便,可见脚下功夫不浅,让我们这些学生十分敬佩。


学校组织的一些其它活动。记得“援越抗美”时,由李汝邺老师带队,到上栗街上做宣传工作,谴责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学校为了培养学生有好的思想、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课熊培元老师也费了不少脑筋。他不但讲授《矛盾论》、 《实践论》等著作,、、麦贤德、欧阳海、、邢燕子、白求恩等英雄模范人物,塑造我们的人生观。


记得有一次开班会,让同学们谈“走向社会”的体会,一位同学谈到自己到街上卖菜时不好意思,老师就要大家谈谈对“不好意思”的看法。于是我积极发言,批评这位同学“不好意思”是小资产阶级思想作怪,等等,还得到了一些同学的响应,表示要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云云。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学生气十足,什么事情都理想化,脱离实际,脱离社会,幼稚可笑。

学校的文娱活动丰富多彩。既有班级、年级之间的比赛,也有全校范围的比赛。我们班不但体育活动开展得好,文娱活动也毫不逊色。记得演出歌剧《洪湖赤卫队》和《双枪老太婆》片断时,获得极大成功,令全校师生刮目相看。


黄继仁同学扮演的“双枪老太婆”形象逼真,印象深刻,以致几十年后同学聚会,有的同学想不起她的名字,却记得她是“双枪老太婆”。成功的演出,得归功于全体参加演出同学的努力,更得归功于我们班的文艺骨干—— — 刘起同学。他是一位具有表演天赋的学生,演什么像什么,连扮个老太太也惟妙惟肖,这令我们这些小地方长大的土包子大开眼界。

学校不但在校内组织文艺活动,1965 年寒假期间还组织文艺宣传队到上栗、鸡冠山、桐木、金山等乡、镇、村演出, 《信江波》, 《小保管上任》等节目非常受老百姓喜爱。那时演出,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自己背行李及演出道具等,全靠两条腿走路到农村去。一到目的地,师生们就忙着搭舞台、挂幕布,演出时还要点“汽灯”照明,但师生们毫无怨言,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工作、演出。


我不会演戏,领导分配我管道具,我认真做好每个节目的道具准备工作,从未出过差错。


高中毕业临近了,同学们和老师也更加努力、更加“发狠”了。老师“发狠”,一是加强对学生辅导,几乎“全天候”为学生服务。


早读时,语文老师史凤鸣、俄语老师郑仁德都在教室里转;晚自习时,汤启祯、王立禧、王松龄、唐民初、麦盈余等数、理、化老师在教室里小声、耐心为学生解答各种问题。二是班主任不厌其烦、反反复复地讲“功成名就”的学哥学姐们“悬梁剌股”、日攻夜读的动人故事,

1995 年部分高中同学合影

当时考大学,排除成绩因素不谈, “出身”、社会关系可是一道鬼门关,非常难

过,甚至可说是不可逾越的“关”。…我当时心里也比较紧张,压力比较大。我家庭出身好,家里无任何人有历史问题,就是自己的学习成绩并非突出,不拨尖,各科成绩比较平衡,居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学校那几年录取的比例推算,应该说考上一般院校是有把握的,如果考试发挥得好,上个重点大学也完全可能。


但万一失手怎么办?母亲在上栗街当干部,而我们这一届街上就有 17 位同学考大学,如没考上,不连父母的脸面都丢尽了吗?我一想到这些就有些紧张。


毕业考试过关后,接着是政审、检体、分类、填志愿。分类,当时理工为一类、医农为二类、文史政法为三类,我毫不犹豫报考一类。正当我全力以赴拼搏,只剩下十多天高考的时候,班主任汤老师到教室叫我跟他走。


他把我带到江永炎校长办公室,教导处主任刘俞已在那里等我。我刚落座,江校长就开口了:根据需要,把你从一类调到文史类去。我一听,急了,忙说: “那复习物理化学没用了,还要重新借历史、地理书去复习?”他说是的,你赶快借书,抓紧时间复习。


我当时虽十分不愿意,但那个时代对组织是无条件服从的,这个事就这么定了。回到教室后我把课桌从一类复习教室搬到隔壁教室,重新开始复习。


1992 年 3 月 8 日,时任萍乡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的汤启桢老师请我和王能

希、江爱云等几位同学到同乐酒楼吃饭。席间师生畅谈瑶金山下的难忘岁月,我

问起当年为什么学校在临近高考时还叫我改变报考类别一事。汤老师告诉我,那

年中国人民大学分配了一个在上栗中学招生的指标,但还得考一下,属于半保送

性质。当时中国人民大学来了一位招生的老师到上栗中学,来人翻阅了全部报考


文史政法类学生的档案,没有一个满意的,于是学校只好将报考理工医农类学生

档案搬出来任其挑选,结果来人选中了我,所以后来学校为我填的第一志愿是中

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

……

2016 年高中毕业五十周年大聚会




爆料热线:0799一3661138 关注主页 免费服务

地址:上栗县上栗镇平安北路30号 

   




有着同样的感情

怀着同样的期许

迈着同样的步伐

我们一路前行!

|军政商贸|教科文卫|社会民生|奇闻趣事|

编辑长  远  闲 者 秋 柳

编审:长  远    

投稿邮箱1291870290@qq.com

新闻热线:0799——3661138

广告热线:18179920098

活动策划:18179920998

本公众号 原创作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